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一百九十四章 彩云之南

鼎定河山 第一百九十四章 彩云之南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冯过自是不晓自己已被人“盯”上了,若知晓是入了黄潜善的眼,少不得要倒吸一口冷气。别人不知道,他能不清楚此人,绝非好鸟啊。呃,这个时空,有些人有些事并未改变。

他的注意力被另外一件事吸引,嗯,于大定似乎是件值得大书特书的好事——

大定皇帝应云明国主段氏再三请求,特册封他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上柱国、云南节度使、大理王。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协和万邦、四方来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的梦想。对于中原王朝而言,前来纳贡的国家越多,说明国力越强盛,反之,则预示着朝政的衰微,不能慑服外邦。为使外邦来朝,一些帝王甚至不惜发动战争。

但凡事总有例外,大定就出现了“送上门的买卖不做”的情况。大定百五十年的时间里。云明国向大定遣使请贡求封多次,而基本都被大定拒绝,大云贡使多不“领于鸿庐”。为何会出现这种“热脸贴冷屁股”的现象,我们顺着两国历史,慢慢说起。

云明国和大定开始接触,是在大定势力控制四川之后。定太祖常威在灭亡后蜀,夺取四川,大将王全斌上奏,乘此机会,一鼓作气,长驱直入,攻灭云明。但常威却拿起手边的玉斧,在地图上沿着大渡河画了一条线,令定军攻势到此为止,并说“此外非吾所有也”。此所谓“定挥玉斧”。

云明国在得知定军夺取巴蜀之后,自然也不想战火烧到自己头上,于是就在大定平蜀的当年,云明国派地方官员到黎州,表示通好。双方一拍即合,开始了和平往来。

自大定和云明接触以后,双方在和平环境之下,经贸往来密切。云明盛产天麻、三七、当归、石斛等名贵药材,颇受中原欢迎,而中原医疗技术发达,各种医学典籍在大理被推崇备至。更为重要的是,云明国大量饲养马匹,而大定面对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威胁,又急需优质的战马。

大定便向云明大量地出口中原茶叶,以换取马匹。双边茶马贸易十分繁荣,四川黎州,广西横山寨等地,都有用于贸易的博易场。仅去年,黎州马匹交易额就有五千余匹。

但和贸易上的热闹相比较,大定在政治上却对云明十分的冷漠。云明积极地向大定靠拢,愿意称臣受封,可是却吃力不讨好。大定前后总共十一次拒绝了云明国称臣乞封的请求,拿出了一套又一套的说辞把云明国使者给搪塞了回去。

到了崇宁年间,终于情况有了转机。云明国新皇帝段和誉即位,要再向大定上贡请封,“慕义怀徕,愿为臣妾”。大定广州的地方官黄磷得知情况,上报给道君皇帝。崇宁帝批示:请黄磷同志负责在广西宾州筹建国宾馆,准备接待云明国特使。

大定的这一反应,可谓是空前的,段和誉可谓感激涕零,追了多少年的女神,终于不再对你“呵呵”了,于是立马派遣特命全权特使李紫琮、李伯详出使大定。

去年冬,云明国的使臣到达大定东京城并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他们进献的贡物颇受崇宁帝喜爱。文艺皇帝常佶特别喜欢他们进献的乐人,“以供观宴,赏赐不赀”。

龙颜大悦的大定皇帝终于同意了云明段氏的请封,经过一番商讨后方有了那些册封。

大定为何一幅冷脸?

无非是“囊外不如安内”的思想作怪。定人有一个观点,认为“昌亡于桂林”,大昌为征伐南诏国而驻守在桂林的部队发生兵变,最后滚雪球似的导致了黄巢起义。大定政府片面地吸取大昌教训,在多数时候,都奉行所谓“守内虚外”的政策,定太宗说“内既理则外自安”,对于域外都是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具体到对云明关系上,只要大渡河一线稳固不打战稳固就好,什么赏赐,册封,加深双方往来,都边儿去。只有文艺皇帝崇宁帝,烂漫又好大喜功,搞了丰亨豫大的扬国威运动,才册封了一次云明国王。

归根结底,还是自身不够硬哪。面临北方极大威胁,大定无暇南顾。前有北燕、西宁,后有后辽和北方新贵金国,在北方狼性的射雕英雄们始终虎视眈眈。大定疲于应付,没有太多的精力去注意云明国,打理双边关系。

可以说,大定对云明的冷漠态度,一方面是统治者的片面短视,但更多的是国力不足的无奈之举。

于冯过而言,那则是梦想照进了现实……

“神仙姊姊”么?敢问史上情圣何人,答曰“大理段誉”,“沽名钓誉”的那位嘛……

讲真,金大侠这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讲故事真心令人佩服,能将历史人物和事件拿来完美的为情节服务,让读者以为真实的历史便如小说中所写,这也是没谁了。

金大侠的小说以质取胜,除了两部短篇,其余十二部冯过都读了最少三遍,尤其是射雕三部曲和“龙笑鹿”,更是百读不厌。其中“天龙”是群戏,也就是说,光男主角便有三位,且出现了性格迥异的女性角色,每一个人物都形象饱满。文字功底卓越,讲故事能力超强,无愧于“武侠小说第一人”之誉。段誉,善良仁爱、壑达乐观又活泼、坦率直爽、痴、爱幻想。因他小时即笃信佛法、精晓园艺、精通棋奕等涉猎所深,往往过得十天半月依然专注于该项事务上,被爹娘取小名为“痴儿”,而这项性格也造就了段誉日后对神仙姐姐的尊敬以及追求曼陀山庄王语嫣的基础。

而真实历史上的段和誉,大致是与小说中的角色差不多的。

说来也是奇了,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曾四次皈依佛门,都因群臣的苦谏仍然归座龙椅。而大理国帝王出家则近乎成了一种习俗。

秉义皇帝段素隆,乾兴元年立,在位四年,禅位为僧,子素贞立;圣德皇帝段素贞,在位十四年,禅让为僧,孙素兴立;兴宗孝德皇帝段思廉,在位三十一年,禅位为僧子廉义立;上明皇帝寿辉,在位一年,因天变(日月交晦,星辰昼见)而禅位思廉之孙正明。

五十年前,大理皇帝段寿辉在高智升、高升泰父子的压力之下,以自己在位其间灾难频发为由避位为僧,禅位于自己的从兄弟段正明。

段正明在位十三年,人心逐渐归于高升泰,高升泰接受段正明的禅让为帝,改年号为“上治”。

高升泰在位第二年的一天晚上,高升泰吃过晚饭后忽然觉得头晕。高升泰自知难以康复,就对儿子高泰明留下遗言,要求其归还段氏家族的皇位。上治二年,高泰明奉父命取消“大中国”,还政段正淳,自领相国和中国公,政令皆出其门,国人称为“高国主”。

段正严母后为高升泰妹妹高升洁,高升洁是“国中才女”,“幼学于本慧国师,精奇门。”经高升泰撮合,嫁给段正淳为妻。

廿二年后,大理文安帝段正淳出家为僧,将皇位禅让给儿子段正严。

次年段正严改年号为日新。以后段正严又使用过文治、永嘉、保天、广运这几个年号。

他是一位具有文韬武略的优秀帝王。即位廿余年三人,他勤政爱民,十分同情社会底层百姓的痛苦,仁慈治国、减轻徭役赋税。云理境内的人民都十分拥护他。

但他的的主要成就是在外交方面。他采取了缓和的外交政策,与周边的国家尤其是大定保持了十分友好的往来关系。在他的统治期间,云理国多次向大定进贡,献礼献乐,博得了大定皇帝的欢心,也因此而得到许多赏赐作为回报。

据说,段正严从小就得到文武两面良好的教育,其师为六铉,六铉学识渊博,文韬武略,与中原周侗齐名。六铉因妻亡出家,慕大理龙山苍屏而留居无为寺,在他的培养下,段正严成了一个文韬武略的君主,并且也擅长武功,这也使得其以后面对他人的刺杀能安然无恙。

段正严,又名段和誉。

高段昌流放到南方的瘴疠之地,仅半年便一命呜呼。为了安抚高家的情绪,段和誉为高智昌举行了重大的法事,以超度亡魂。

然而就在举行法事的过程中,一场重大的意外事件发生了。高智昌有两名忠诚部下,一个姓伊,一个姓何,这二人决心为主子报仇。就在法事当场,二人突然向段和誉发起进攻,却不想段和誉武艺高强,轻松化解了二人的致命一击,随后,刺客被侍卫拿下。

段和誉并没有严惩刺客,反倒认为这二人心念旧主,有情有义,当场将他们释放。反倒是刺客自己觉得无颜苟活,双双自杀。段和誉十分感慨,下旨为他们修造了“义士冢”。

瞧,多好的一个人啊。

人好,便做不了好皇帝。事实上,这个时空的云明国与那个时空的大理国高度相似,大权旁落,皇帝几成摆设。

而于冯过,那则是:

“代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谢赐历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