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二百三十三章 渔樵问对

鼎定河山 第二百三十三章 渔樵问对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事实上,大定这边对女真人的勇猛是喜闻乐见的,如是评价:

“女真人俗勇悍,喜战斗,耐饥渴苦辛,骑上下崖壁如飞,济江河不用舟楫,浮马而渡。”

要评价女真人真实的战斗力,显然还是他们的老对手契丹人最有资格。而辽金之间爆发的第一场战斗,便使得“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句话传遍了整个契丹:

“辽都统萧糺里、副都统挞不野将步骑十万会于鸭子河北。完颜阿骨打自将击之。未至鸭子河,既夜,太祖方就枕,若有扶其首者三,寤而起,曰:‘神明警我也!’即鸣鼓举燧而行。黎明及河,辽兵方坏凌道,选壮士十辈击走之。大军继进,遂登岸。甲士三千七百,至者才三之一。俄与敌遇于出河店,会大风起,尘埃蔽天,乘风势击之,辽兵溃。逐至斡论泺,杀获首虏及车马甲兵珍玩不可胜计,遍赐官属将士,燕犒弥日。辽人尝言女直兵若满万则不可敌,至是始满万云。”

其后辽天祚帝遍起倾国之兵,号称七十万伐金,完颜阿骨打明知寡不敌众,仍锐意迎战,以二万骑兵大破辽兵于护步达冈。此战契丹人遗尸枕藉达百余里,女真人缴获的军资器仗、牛羊马匹不计其数,天祚帝弃军而逃,一昼夜疾奔五百里才躲过一劫。

高永昌被斩杀后,后辽的东京州县,以及南路熟女真部,陆续投降了金国。金主完颜阿骨打任命斡鲁为南路都统,知东京事。

辽主天祚帝耶律延禧听说东京陷落,非常惊慌,于是任命耶律淳为都元帅,招辽东人为兵,组建怨军。原来金国兴起后,辽东的辽国贵族和辽军纷纷逃亡。辽东百姓沦为难民,饱受流离失所、饥寒交迫之苦。为了求生计,他们纷纷投靠军队。表面上,投军的辽东百姓怨恨金军入侵辽东、烧杀抢掠,所以耶律淳把这支军队称为怨军。怨军共有八营,二万八千多人。另有五千名禁军、两千名武勇军。天祚帝让渤海铁州人郭药师等为军队统领。耶律淳率领怨军,准备讨伐金国。

女真人虽然勇猛,在大定看来,却不一定打得过底子更厚的后辽。反正让他们打好了,北方越乱对大定越有好处。

有少部分人甚至在遐想,女真人若是灭了后辽,大定应与其结盟共同对付北燕,前后夹击使其腹背受敌,打下燕国后可瓜分其领土,“燕云十六州”可收复也,不负祖宗所托。

瞧,大燕人不也坐山观虎斗嘛,根本没想过助当年同气连枝的“家人”耶律氏一把,不晓得“安内须先攘外”,且坐视后辽被一口口蚕食呢。

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咱大定既要做黄雀,更要做渔翁。

嗯,这种想法硬是要得,高瞻远瞩哪。

冯过表示敬服,想来不用多久,大定皇帝及若干重臣便会这么做的,至于结果嘛……且让时间去证明对错。

这二日闲来无事,他又捣鼓起笔墨来,这回瞄准的是《渔樵问对》,注意,并非古琴曲“渔樵问答”。

只用了一天,数千字的文章便写成了,第一个读者是陈亮。

读罢,陈亮掩卷长叹:“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毕矣……此天下奇书也。真不知你脑子里究竟装了多少奇思妙想。”

冯过解释道:“近来多读康节先生轶事,又听小宛弹唱‘渔樵问答’,心下有感,乃提笔记之,一家之言罢了。”

陈亮手指虚虚的点了点冯过,却是说不出话来,“一家之言”?要不要这么打击人哪。

“康节先生”即邵雍,字尧夫,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理学五子”。

邵雍从小爱好读书,除了儒家经典,什么医卜星象、算数农学等等,啥书也读,是一个读书狂。但是教书先生却看不上他,因为作为儒生的教书先生,不能容忍他学习儒学之外的东西。邵雍胸怀大志,希望游历天下,洞察人间,不希望入朝为官,所以被教书先生赶出了学堂。十六岁那年,邵雍背上行囊,跋山涉水,游历人间。

他读《易经》三十年,基本生活靠好友司马光接济,勉强度日。在《梅花易数》一书中池写到:“冬不炉,夏不扇。盖心于《易》,忘乎其为寒暑也”,足见读易三十年的艰辛和学易的感受。

仁宗皇佑元年冬日的一天,在洛阳城的一个梅园里面,有一群地位显赫的人正在观赏梅花,这些人中有当朝首辅富弼、司马光等等。其中有一位与众不同,麻衣草鞋、竹杖酒壶,器宇非凡、仪态大方。高官毕恭毕敬,众星捧月一样围绕着这个人缓缓前行。

人群走到梅花树下,这个人抬头观望,树梢两只麻雀在争夺一支梅花,忽然双双坠地。司马光和其他人对视了一眼,小心翼翼的问道:“敢问先生可是看出来什么?”这个人思考了片刻笑着说道:“明天晚上将有一位少女来这偷折梅花,却被看园子的人发现,慌忙逃走的时候将不幸摔倒在这里,不过并没有什么大碍,只是伤了膝盖而已。”惊奇的是,第二天这一切都发生了。高官们连连赞叹,拜访这位高人。有位高官问道:“先生!你怎么能算那么准?”先生说道:“不才苦研《易经》几十年,受先师指点,自创占术一门。昨天乃首次起卦,让各位见笑了。”高官惊奇问道:“自先古以来,都是用龟甲、蓍草等起卦,还是第一次听说可以自创卦术,不知先生这个卦术的可有名字?”先生说道:“既然初次因为梅花起卦,就叫他梅花易数吧。”

这就是着名的梅花易数。这位高人就是着名的哲学家、易学家、理学家、数学家、诗人----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十枝花。

他写的这首诗,囊括了十个数字,简单有趣,见诗如画,描绘的场景象小山村,又很像仙境,可见其境界与心胸。

这时代,原本就信神魔佛道,便是读书人也不例外,说是“子不语怪力乱神”,那也只是自我标榜而已。易经算不上是门高深莫测的学问,但能精通就千难万难了,像邵雍这般“未卜先知”的易学宗师自是倍受尊崇。

至于“渔樵问答”曲在历代传谱中,有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有歌词。谱本有多种。《琴学初津》云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由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因此在琴家中广为流传。

此曲有一定的隐逸色彩,能引起人们对渔樵生活的向往,但此曲的内中深意,应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及“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兴亡得失这一千载厚重话题,被渔父、樵子的一席对话解构于无形,这才是乐曲的主旨所在。

历史上最有名的“渔”的代表是东汉的严子陵,早年他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刘秀当了皇帝后多次请他做官,都被他拒绝。严子陵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历史上“樵”的代表则是汉武帝时的大臣朱买臣。

渔问樵曰:“子何求?”

樵答渔曰:“数椽茅屋,绿树青山,时出时还;生涯不在西方;斧斤丁丁,云中之峦。”

渔又诘之:“草木逢春,生意不然不可遏;代之为薪,生长莫达!”

樵又答之曰:“木能生火,火能熟物,火与木,天下古今谁没?况山木之为性也当生当枯;伐之而后更夭乔,取之而后枝叶愈茂。”

此琴曲优美清逸,以对答式的旋律,描写渔夫与樵夫的对话。题材集中精炼,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曲调飘逸潇洒,描绘出渔樵在青山绿水中悠然自得的神态。乐曲中时而出现伐木或摇橹的声响,使人形象地联想起渔樵生活的情景。

在陈亮看来,琴曲《渔樵问答》与冯过新“着”的《渔樵问对》有一定的内在关联。前者通过渔樵对话来消解古今兴亡等厚重话题,而后者则试图通过简洁的对话对世界做出根本性的哲学解释。

冯过才十六岁呀,便能有如此世界观……不过,想想他可是写了《菜根谭》和《儒林外史》的,陈亮也便释然了:“改之,这篇文章准备如何处置?”

冯过早有打算:“家里准备在汴京开家书社,三舅这几天正在找合适的店铺,明后天六叔也该到了,会负责具体事宜。书社会出一份报刊,姑且叫‘东京梦华报’吧,这文章就登在首刊吧。”

他不忘邀稿:“龙川先生,届时还求赐文为首刊充充场面哪。”

陈亮摆摆手,道:“那你们得抓紧,传胪放榜后,某说不得会外放到不知哪个犄角旮旯去了。”

冯过正色道:“依先生之才,绝不至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