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二百五十章 诗礼簪缨

鼎定河山 第二百五十章 诗礼簪缨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所谓的“四大千古奇文”分别是《诫子书》、《钱本草》、《破窑赋》和《驭人经》,或为处事之至理,或为劝世之良言,其状物之精、明理之深,实为不可多得的奇文。

《诫子书》乃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语言清新雅致,说理平易近人,作者运用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使这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嗯,全文百来字,世人皆知之。

冯过将《渔樵对答》与《驭人经》、《钱本草》和《破窑赋》合印成册,也算是凑足了“四大奇文”。

他不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紧迫感让他想着要尽快提升影响力继而拥有话语权。

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所带来的影响此时尚不得而知,冯过却深信可在文坛引发轰动。

李格非自不会在第一时间阅读,想着过后再细细品读。

知晓大定最年轻的状元郎登门,王氏也出来陪同会客。

冯过恭恭敬敬的拜见了师娘,与平常一般淡定自若,全无初见长辈的局促拘谨。

他这般表现落在王氏眼中顿时好感大增,落落大方之人向来受人欢迎,光明使人向往嘛。

这位师娘果不亏为大家闺秀,言行举止间尽显名门气度,冯过不由得感叹李格非确是人生赢家。

李文叔家境平平,父祖辈皆为“蚤有盛名,识量英伟”的学士韩琦的门下士,本人又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同在馆职,俱有文名,称为苏门“后四学士”,实乃清流名士,闻名于世。

其出身平平,非名门望族,所娶两任妻子却皆是名门闺秀:发妻乃是仁宗天圣八年状元、检校太师、安武军和彰德军节度使王拱辰孙女;续弦更是仁宗庆历二年榜眼、“三旨相公”王珪之女。啧啧,说是“下嫁”不为过吧。

其好读书,藏书甚富,醉心于词章诗句,本无心于仕途,却是官至礼部侍郎,正三品高官,少宗伯,地位不可谓不尊。况且其刚知天命之年,尚有很大的升迁余地。

这样有心躺平之人,居然一路顺风顺水,人生若斯夫复何求?

他心里胡乱想着,却不晓师娘也是心思活络,越看他越欢喜,正寻思着能不能把“师娘”这个身证换一换。嗯,提升一个档次。

毕竟是夫妻,李格非见夫人目光灼热,稍一思忖便晓得她起了什么心思,咳了声,道:“改之,近来可有见既明先生?”

冯过回答:“前日刚去过。”

李格非意有所指:“资府小娘子聪颖知礼,清照一直念叨着要邀她外出游玩呢。”

这话……就不太好接了吧,冯过含糊着“嗯”了声。

李格非心下暗叹,为了及时扼杀夫人做丈母娘的心思,干脆挑明了说:“听闻资祭酒有意与你家联姻,你六叔来京中便是为了此事?”

呃,要不要这么八卦?虽然不晓向来谦和淡雅的座师先生为何转了性子,冯过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六叔是来经办书局一事的……家父家母过些日子会来京中。”

李格非注意到夫人眼中的某些东西忽然幻灭了,暗暗松了口气,道:“到时还请令尊令堂过府一叙。”

冯过点头道:“自当如此。”

正说着闲话,屋外头“噔噔噔”走进来一男一女两个少年,少女明眸皓齿眉眼如画,正是李清照;少年年龄小些,浓眉大眼,与李格非颇有些相似。

“改之师弟,怎地今日有暇拔冗过府呢,真是稀客哩。”李清照嘻嘻笑道,“师弟”二字咬的极重。她与冯过同龄,生日早了两天,也的确是“师姐”。

冯过很是无奈:“忙完了这段,往后便会经常过来叨扰了。”

呵呵,“师姐”是万万不能随便叫的,有一便有二,容易变成习惯。他的心理年龄可是中年人,“师”什么“姐”呀。

“好啊,可莫食言哦。”李清照眨着眼,睫毛弯弯忽闪忽闪,显得灵动而……狡黠,拖过少年:“呶,这是我弟弟李迒,小迒,叫人哪。”

少年似乎很听李清照的话,一板一眼的施礼:“见过改之师兄。”

冯过回了一礼,仔细看了看对方,心有所感。

李迒呀,在那个时空,识人不明,狠狠地“坑”了家姐。

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后多年无子嗣,李迒是李清照最为信赖之人。自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以泪洗面、郁郁寡欢、身体消瘦,李迒万分焦虑、对姐姐心疼不已。

张汝舟花重金买通媒婆,让媒婆前来提亲,在媒婆的百般劝说中,李迒对姐姐的后半生开始担忧,通过媒婆的口若悬河的演讲,李迒觉得张汝舟无论是官职还是能力,都可以将李清照照顾的无微不至。

在李迒相信张汝舟后,他离征服李清照更加进了一步。李清照自知自己年事已高,想要安度晚年确实不妥,虽然她有些犹豫,但在弟弟的描述中,张汝舟是一个为人稳重、发愤图强、保家卫国、责任担当的好男人。李清照在媒人和弟弟的劝说下,便动摇不已。张汝舟趁热打铁,在李清照生病时,百般呵护、千般体贴,李清照虽然觉得张汝舟过于殷勤,但正处于失意低谷的她就是需要这些关心。即使年过半百,任何一个女子在最孤独绝望之际,对甜言蜜语并不抗拒。

张汝舟该送礼送礼、该夸赞夸赞,外加旁人的辅助,李清照决定嫁给张汝舟为妻,张汝舟这部棋谋划已久,不得不说他是高明之人。只是令他没想到的是:李清照是至刚至烈之女,宁可坐牢两年,也不愿与其将就。

而晚年的李清照被张汝舟征服的原因之一就是弟弟李迒的极力推荐,他的弟弟也不会想到道貌岸然的张汝舟竟然如此贪婪!

年事已高的她在时间的流逝中做事愈发力不从心,孑然一身,无依无靠,很难想象未来的生活中该如何度过。即使有弟弟李迒照顾,于娘家而言终究是外人,夫家家道中落、李家愈发贫困,李清照不想拖累任何人,所以也想有个伴侣!

可惜张汝舟并非想象之人,他所精心谋划的一切不过是为了得到李清照手中的藏品。在看清他的真实面目后,李清照愤然离婚。这三个原因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一个女子在乱世之中的无奈无助。但凡有点支撑。李清照的不至于郁郁而终、凄惨寻觅一生。

在给的友人书信中,她这样写道:

“身既怀臭之可嫌,惟求脱去;彼素抱璧之将往,决欲杀之。遂肆侵凌,日加殴击,可念刘伶之肋,难胜石勒之拳。”

这个时空……看李迒木讷模样,若真到了那一天,少不得会被张汝舟所蒙蔽欺骗。

张汝舟……

冯过忽地心下突突,他依稀记得那个时空的张汝舟乃是徽宗崇宁二年霍端友榜进士,李清照改嫁与他后意识到被骗且遭遇家暴,随即利用掌握的张汝舟弄虚作假欺骗朝廷谋取官职的罪状,避轻就重,以张汝舟“妄增举数入官”为由,告了他一个欺君之罪,并要求离婚。

按照当时宋代的刑律,如果丈夫有罪被流放到偏远的外地,那么妻子就可以合法地和他离婚,并且能够保住自己的财产。李清照出身于诗礼簪缨的官宦世家,谙熟律令,深知历来朝廷对科场舞弊案件非常重视,一旦有人入官举报,皇帝都要亲自过问。张汝舟“妄增举数入官”的罪名查实成立后,由皇帝下旨褫夺官职,流放到广西柳州。

宋代有一条恶劣的律条:妻子入官讼告丈夫,即便是事实确凿,罪名成立,在丈夫受到刑罚的同时,妻子也必须坐两年牢。为了尽快结束这段不堪回首的婚姻,与这个无耻小人一刀两断,李清照义无反顾。

所幸的是,在亲友各方斡旋下,李清照免除了牢狱之灾,在里面呆了九天。

这短暂又漫长的九天,如她给友人的信中所言:“居囹圄者九日,岂是人为!”

如此费尽周章,李清照终于如愿以偿,结束了她的一段错误的婚姻。

冯过瞬间的闪念是……张汝舟会不会是自己的“同年”。他几乎第一时间便想问李格非是否知晓本科进士有无张汝舟此人,但一来李格非多半是不知道的,且太过突兀,还是去问陈亮吧。龙川先生交游广阔,且同是浙江人,一定是知晓此事的。

李清照却哪晓得冯过是为自己堪忧的未来而谋划,扯扯对方的衣袖:“师弟,近来可得新词?”

催更么?冯过怔了怔,下意识的摇头。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李清照不乐意了:“怎么只得半阕,还有呢?”

“这……真没有。”这半阕词也传出去了?冯过果断地摇头。伟人这阕词自始至终表现的是一种拯救天下、舍我其谁的责任,未见霸气,却是王者之气。他可没胆承认,要不起啊。

“哦……”李清照拖长了声音,继而爽朗地说道:“我这里有一词作,请师弟鉴赏一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