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三百四十六章 三冗两积

鼎定河山 第三百四十六章 三冗两积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么……”默然半晌,宗泽方悠悠叹了声,看看冯过:“你倒是看的通透。”

冯过轻声说道:“都是明摆着的事,只在于想不想去看清并接受且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常年积疴病入膏肓,哪是可以轻易解决的啊。”宗泽面色凝重:“国朝对待农民暴动跟其他朝代以剿为主的政策不一样,以招安为主。本朝刚刚建立的时候,还是比较重视民生的,但是土地兼并最严重的就是最顶层的利益阶层,朝廷不可能为了招安农民起义,去抑制土地兼并,损害最顶层统治阶层利益的,宁愿牺牲全国人民的利益,也不能动特权阶层的利益啊,这个道理古今都差不多,于是朝廷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政策,用国家财政去招安这些农民起义,把他们编入到地方厢军队伍中。厢军是地方杂牌部队,战斗力跟普通老百姓差不多,待遇也差,但好歹能活下去,于是就形成了这么个现象,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就造反起义,然后朝廷招安编入军队,首领能当个中低层小军官,小喽喽也能当兵成为厢军,待遇差而已,反正是能活下去了。”

他似也是一吐为快了:“当年太宗皇帝派官员柳开招抚常州润州一带的小寇,然后柳开自掏腰包,招抚了这些农民军,起了带头作用,后面的官员纷纷效仿,但朝廷总不能一直让官员自己掏腰包啊,那样朝廷还有什么面子哦,于是只好用国家财政的钱来招安了。然后地方官为了彰显自己的政绩,就算几十个人造反,地方官也要招安,上奏朝廷,写进史书,成为自己的政绩,而且官员可以明目张胆地吃回扣,比如朝廷为了招安农民起义军,拨下来十万贯钱,招安的大小官员首先瓜分掉一部分,有良心的可能只瓜分个三成四成,没良心的可能就瓜分掉七成八成了,然后剩下的才会拿去招安农民军。然后还要看农民军首领的人品,人品好的,可能不会贪墨或者贪得比较少,人品差的,把拿到手的招安款项再拿掉一大半,再分给那些小喽喽,最后到小兵手里的,可能只有原来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这样的事情多了,就形成惯例了,成了一条产业链,当官的都把这种事情,当成了发财刷政绩的好机会。”

冯过唇角含着讥诮,忍不住接话道:“造反成本低,反正穷途末路时便接受招安。当官的也不怕治下有人造反,正好可以籍机上下其手、捞个盆满钵满。这样的事,到头来你好我好大家好,想想倒似是多多益善的。”

宗泽看冯过一眼,张了张嘴,想辩驳,心中却是认可了这种看似荒谬的说法,唯有长叹一声。

他又何尝不清楚大定现状,忧心忡忡却又无力回天,徒呼奈何矣。

自古以来,各朝各代对百姓的剥削掠夺就脱不了两个套路,一个是名目繁多的赋税,另一个是各种差役、兵役。换句话说,就是朝廷既要钱,也要人,所谓“我全都要”便是如此。

本朝继承了中楚以来的两税法,财政收入极高,这些赋税收入大多来自农民所交纳的田赋、商人的商税。然而,农民除了向国家按期缴纳一定的赋税外,还有额外的杂税,这就更加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而农民依靠土地的收成根本承担不起高额的赋税。当初方腊鼓动暴乱时发表的演讲可以说准确击中了统治者的要害。

差役和兵役也是农民的沉重负担,差役就是农民为朝廷劳动的义务,而兵役更好理解,就是要为朝廷卖命。陈胜吴广起义算是差役和兵役酷虐导致的一个典型起义案例,而千年后的大定也不例外。

本朝还喜欢将罪犯刺配戍边、把一些流民编入军队,因此士兵哗变也成了大定农民暴动的一种形式,屡见不鲜。

崇宁帝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大部分时间是不问政事,贪图享受,讲排场、比阔气,沉浸在个人爱好之中。

统治阶级过着穷奢极欲生活,而老百姓则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的**生活是建筑在老百姓饥寒交迫的生活之上的。以蔡京为例,他的住宅非常豪华,有树木如云的大花园。家内享用极端奢侈,做一碗汤要杀几百只鹌鹑。家中伺婢成群,厨房中分工很细,专管切葱丝的婢女竟不知道整个包子是怎么做出来的,只管切葱丝就是了。

皇帝喜欢园林建筑,奇花异石等,蔡京、童贯、朱勔之流就组织力量到全国各地去搜刮,还专门成立了苏州“应奉局”这样的机构来办理这些事情。他们就打着皇帝的旗号到各地去搜刮民脂民膏,乘机中饱私囊。

浙江淳安更是常定王朝剥削最厉害的地区,因此这里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就特别的尖锐,特别是“花石纲”一事,劳命伤财,闹的百姓是鸡飞狗跳,怨声载道。可谓“普天之下堆满了干柴“,方腊之乱一触即发。

本朝为什么那么容易发生农民起义了?

还真如冯过所言,主要是起义的成本比较低,好处比较多。大定实施“守内虚外”的政策,大量的兵力屯集在开封周围,其他地方放的兵力比较少,而且这些地方,军队的能力也相对不足,所以农民运动很容易爆发起来。

而农民运动爆发以后,朝廷实施严厉打击的情况并不多,大多数时候采用招安的办法,就是和农民军达成和解,领头的人被封个什么官,然后分到各个地方去。就算是打击,也没有像历朝历代那样,对起义军领袖采用凌迟处死,诛灭九族办法。

这真够讽刺的,造反居然有百利而无一害,既如此,为何不“造”个“反”玩玩?说不定还是一条晋身改命的康庄大道呢。

农民造反,官员趁机从中牟利,这种怪象根源在上而不在下。他宗汝霖远非大定最聪明的人都可看透这一切,自也有更多的人明白这些。但现今的大定已是疾在骨髓,积重难返,皇帝及一干奸侫臣工只当不晓,他便是大声疾呼又能如何?

永远唤不醒装睡的人啊。

冯改之能看穿表里,这让宗泽很欣慰,至少是吾道不孤。唯有这等后起之秀多了,大定方有希望哪。

他之所以在冯过面前“披露心声”,一来是想拉近距离,再者也是鼓励其畅所欲言……你看,我宗泽也说了这些犯忌言语,等于将把柄交到了你手中,所以不必担心。总之,他是有“私心”的,想着能把冯过拉到自己在走的这条路上来。

大定之疾虽重,但似乎是可以抢救的,并非全然无解,“万恶之源”还是在“三冗”问题。

宋祁在上疏中说:“天下有定官,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多而无数,三冗也。”也有人认为,三冗指冗兵、冗官、冗费。不管怎么说,冗官、冗兵、冗僧道,自然就产生冗费。“三冗”问题已成为大定最严重的社会问题。

“改之,依汝之见,三冗之难可解?”宗泽似是发了一通牢骚,又换了一个话题。

“任何从系统内部产生的问题,从来就无法用内部手段解决,只能缓解。如果要解决必须动员外部力量。”哇哦,我非神仙呐,这么高深的问题让我怎么回答?在宗泽注视下,先给三冗下了断论,冯过又清了清嗓子,筹措着用词:

“之所以会产成冗兵、冗官、冗费自是有着深刻的内部原因。冗兵的产生源于对军队的收买。朝廷要解决强势军头威胁中央的问题就只能依靠文官,但军队又是国家的支柱。如何在贬低军人地位的同时还能得到军人的效忠,那就只能用钱收买。当军人都变成一群毫无荣誉感的寄生虫时,虽然无力威胁中央,但也无力抵抗外敌消除内患。那就只能不断增加军队数量,用量代替质。所以不解决军队孱弱的问题,根本就不敢裁军。”

“冗官的产生源于对士大夫阶层的收买。凭什么让士大夫效忠?加钱呗!本朝官员的待遇之高,政策之宽松,是无数文人梦寐以求的。在加待遇的同时,为了地方分权还增加了很多编制,地方最高长官已经是转运使、安抚使、提刑使、常平使四位,各自又有各自的行政班子,再加上士大夫身边的各种亲戚关系户也要被拉进来吃财政,官员数量每年都要创纪录。”

“朝廷因为对文人和军人的收买政策,只能自保无法出击,政权的合法性始终存在问题,也就无法解决那么多吃官饭的闲人。最终这些都需要靠钱来解决,冗费的问题就成了老大难问题,你要是想解决就会威胁到生存。所以即便王安石这种所谓的拗相公,再拗也只敢开源,而不敢节流。而增加的那些收入,转眼就被三冗吃掉了,谈何富国强兵?”

说到这里,冯过戛然而止,很是突兀地收住,这话题原也就是随口一说,想解决也不是不行,换皇帝换大臣还得转换观念,能成么?自然是不成的,那就唯有等待破而后立了。但这种思想显然是大逆不道的,想想就罢了,可别瞎嘀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