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三百四十七章 狐狸送伞

鼎定河山 第三百四十七章 狐狸送伞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冯过所言虽然有所保留,语焉不详,倒是老成的很,宗泽却深以为然,这就是其所说之“透过现象看本质”吧。

大定的政治,八个字足以概括:重文抑武,三冗两积。

冗兵:军队成为政府招降纳叛、安抚起义民众的工具,势必造成军纪涣散,军队战斗力下降,导致大定对辽(燕)、西宁等对外军事颓势,败战求和。

冗官:各级之间虽然形成了一定的相互牵制,但是文官制度的行政效率明显下降,巨大的官俸支出也造成财政负担。

冗费:增大了国家行政成本。人增加了,费用也就增加了。昌楚府兵制在大定不再实行,改为招募。这样扩充了兵源,但也相应增加了成本。

解决?已是难如登天了。

大定确实富庶,即便支付了周围国家岁币,但这点钱通过贸易是可以赚回来的,可是这数十年来依然国库空虚,其原因就是冗费。在一些无法战斗的兵员和多余的官员身上浪费了太多的钱。

其实通看“三冗”问题也就是利益团体利用不同的手段再给自己获取更多的利益,而皇帝,包括王安石变法时期,对于这样的情况已经无力回天了。

太祖时设置了很多的岗位,为了避免一家独大,就设置了很多的官职,互相制约。但是最后导致政治管理体系臃肿,形成冗官的形式,冗兵是因为募流为兵的结果,军费出资了不少,但是军队的质量没有提上去。

军队中还有很多上了年纪的人,根本没有打仗能力,这些人还是被招纳进来,就形成了冗兵的局面。

三冗带来的财政危机,还有长时间的军事方面的孱弱,构成了积穷、积弱的局面,这些问题和畸形的政治体系是密不可分的。

除此之外,大定的财政管理制度效率非常低下,各种机构重叠,彼此牵制,收入分散各处。财物积贮库中的大量财务不能参与市场流通,还常常被贪官所贪污。

王安石变法曾试图通过开源来改善财政状况。例如变法中的青苗法,此法允许官府每年向农民贷款,加息两成,用利息来提高财政收入。但在这之前,贷款一般都由各地的士大夫提供,青苗法其实是在与士大夫争利,因此在强大的反对压力下,王安石变法失败。

叶落知秋,见微知着,这种种弊病毫无遮掩的摆在那,却就是无法解决,唯眼睁睁的看着大定这般巨轮滑向深渊。

这种痛心但无力的感觉让宗泽白发丛生、彻夜难眠。

二人心绪皆飘,默默的喝着茶。

半晌,宗泽低沉的声音再度响起:“吾已禀报布政使司,年后发兵剿寇。”

剿寇?冯过瞬即反应过来:“张迪?”

宗泽点头:“此獠早前便勾结权贵为祸乡里,多有恶行,事发后纠集一班青皮闲汉、无业游民落草为寇,若不及时荡平,迟早会成大害。”

冯过心中想想“河北田虎”最终下场,说了两个字:“招安?”

“招之即安吗?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宗泽冷哼一声,道:“恶人始终是恶人,难不成坏事做尽轻飘飘的一个招安就完全洗清了他们的罪行?何以向那些被他们戕害的民众交待?”

冯过慢慢的说道:“可梁溪先生亦有言:以弥内乱,一也;以御外敌,二也;善良胁从者,可散而归田亩,三也;强猾勇敢者,可籍以备行阵,四也;以盗贼攻寇仇,胜则享其功,败则不足惜,五也。”

在绝大部分人看来,选择使用招安的制度,效果是立竿见影的。通过招安,一些没有成气候的起义就会在短时间内得到平息,不会像昌末黄巢起义那样不可收拾。通过招安,一些绿林好汉被朝廷开出的优厚条件所吸引,不仅不再作乱,反而会摇身一变成为官军,向自己的“同行”反戈一击。

“梁溪先生”即李纲李伯纪,与宗泽交好,往来甚密。

“以寇制寇,驱狼逐虎之举,实非良策,更非长远之计。”宗泽没给好友面子,只冷静的陈述事实:“虽则天下之盗贼,多起于下户穷愁,抱冤无所伸,但其中更有邪恶卑劣之徒盅动闹事,实则从中牟取资本。若不问究竟皆以招安计之,何异于与虎谋皮?更是纵虎归林!”

“如那山东宋江起为盗,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转掠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乃有大臣称其才必过人,遂招安各受武功大夫诰勒,分住诸路巡检使。但结果呢?”

他目光锐利,诵道:“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横戈犯城廓。杀人纷纷剪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骇愕。”

冯过知道此诗乃李若水所写,其极度仇视农民起义军,反对“招安”,可他却又亲眼目睹了宋江受“招安”的情形,于是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写了这一首《捕盗偶成》诗。

事实证明,宋江投降并非出于本意,而是为了保存实力。所以当时机成熟后,宋江又反了。但这次就比较惨了些,仅仅一个月便被名将折可存镇压,宋江等人悉数被斩杀。此事见诸于邸报,冯过自是知晓的,想着“梁山好汉”中他最欣赏的鲁智深与武松,也不晓得是傻乎乎的陪着宋江送了命还是怎样,心下不免有些唏嘘。

宗泽果真是鹰派代表人物啊,决不对黑暗势力让步,惜乎这种态度非主流,但冯过绝对站在他这一边。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可也。”宗泽肯开诚布公,冯过自也不会藏私:“杨幺方腊之辈貌似势大难平,其实只不过是裹挟了一干百姓,纸老虎而已。至若宋江、张迪之流更是不值一提,当可一举而定。此事吾以乌伤先生马首是瞻,愿为一马前卒。”

宗泽指指冯过,失笑道:“出兵剿匪何需堂堂状元郎冲锋陷阵,运筹帷幄可也。”

冯过想了想,正色道:“吾虽一介书生,若遇国难当头亦必奋勇向前、不落人后。吾辈文人,当存满腔热血,百死报国。”

宗泽脸色一黯,声音低沉了下来:“何致于此,若真到那时……”

后面的话并没说完,真要到了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都上战场搏命厮杀,那必是国破家亡之日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自需宁死不退,但大定当不致于到那一步……吧?

他出生于耕读之家,少年时耳闻目睹定王朝吏治**和外敌频仍,萌发了救国救民的思想抱负。而后他毅然辞家外出游学,历时十余年,就学之地多达数十处。不仅悉心求学,研读“古人典要”,而且学以致用,考察社会,了解民情,孜孜不倦地追求治国之道,逐步看清了整顿吏治是解决政治**的关键所在;同时眼看北燕、西宁屡屡入侵,也产生了靖边安境、为国效力的思想。于是他认真研读兵书,苦练武艺,为求日后可保家卫国。

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在外游学那十余年,所见所闻皆非书中所写,对民生国情算是有了清晰的了解。而后方会在殿试时力陈时弊甚至批评朝政,认为“朋党之祸自此始”,主考官“以其言直,恐忤旨”,将其置于“末科”,只得以“赐同进士出身”。

踏入仕途以来,他一直勤于职守、为官清正、体恤民情,但长期得不到提拔和重用,二十年了只为一州长官。都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倒是仍有雄心壮志,惜乎难有“用武之地”。

在他看来,大定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危险时期,若再无应对之策,百五十年的国祚怕是难以为继了。

不过,对于新崛起的女真人,他真没有太多的危机感。金国只统治了北方以北幅员不阔的地域,气候严寒,人口稀少,实在算不上心腹之患。况且,女真人对大定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很友善很尊崇,且有着共同的目标——大燕,怎么看都不应视为敌患。

冯过掷地有声的说了八个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见宗泽犹自不信,冯过说道:“吾尝与吾妹说过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只很有礼貌的狐狸,它看到兔子和松鼠也会亲切打招呼。有一天下大雨,没有打伞的兔子和松鼠狼狈地从狐狸门前经过。狐狸说:‘可怜的小家伙们,可惜我只有一把伞,否则我就可以把伞借给你们了。’没过多久,老虎也冒雨出现在路边,狐狸殷勤地跑过去给老虎撑伞。松鼠看到了不服气地说,‘狐狸分明就是瞧不起我们。’兔子说:‘不对,因为人家是老虎。’”

“如果你是兔子或松鼠,就没有必要拿自己跟老虎对比。你不是老虎,自然无法享受人家对老虎的优待。没有什么好委屈和不平的。实力不行,不仅没资格谈情怀,连愤怒、尊重都没法享有。换句话说,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让你的本事配得上你的情怀。这时候,你既可以脚踏实地,又可以仰望星空,从容不迫地与岁月相处。”

宗泽听罢,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