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三百六十六章 乌合之众

鼎定河山 第三百六十六章 乌合之众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崇宁六年二月十六日,山西兵马钤辖刘光世率一万禁军、威胜军知军宗泽领三千厢军共征张迪。

十八日,到达距汾阳城外二十里处,刘光世纳冯过之策,分兵两千扼守去往莾莽大山的关隘路口,三千厢军则以汾阳为中心,佯攻附近县城。

十九日,刘光世令五千禁军至汾阳城邀战。

官军多有老弱,且兵器破旧不堪,幡旗东倒西歪,城门大开,张豹、索贤、党世隆、凌光等贼首率数千乱军出城向官兵掩杀过去。

官兵不敌,转身逃窜。乱军衔尾追击距城五里一处密林,刘光世亲率三千骑兵撞入乱军丛中,张豹等贼将措不及防,悉数被斩。

而后,骑兵趁乱杀入汾阳城,并攻入所谓的“晋王宫”。

此战,仅耗时两个时辰,光复汾阳,擒杀贼首十余人,一战而功成。

但在官军破城之际,“晋王”张迪却自南门逃遁,刘光世布置于此的五百禁军未能截住,被张迪数十人破阵而出。而因为张迪等皆是骑马逃脱,追兵很快失去了其踪迹。

刘光世得知匪首逃脱,险些失态。前年征方腊时,大军合围,大破方腊乱军,却独独被方腊逃脱,功劳大大打了折扣。此次又是如此,让他直要捶胸顿足,直呼上天待己何其不公也!

刘家原是羌番党项人,自刘怀忠始为定庭效力。

刘氏家族世居大定西北边境保安军顺宁寨。保安军,初置于太平兴国二年,是定宁交锋的前沿、大定防御西宁的主阵地。所谓“保安军与诸堡寨存则延州保,延州保则关中安,关中安则天下安也!”

保安军军政地位已十分重要,庆历四年,大定又在其北四十里地方筑顺宁寨以作藩篱。此外,保安军和顺宁寨也是定宁商业贸易的中心,定宁之间公开贸易的榷场先设在保安军,庆历和议后迁至顺宁寨。刘氏家族就是在具有如此战略价值的边防要地兴起,从仁宗朝的刘怀忠起家,经历了刘绍能、刘永年、刘延庆、刘光世、刘尧仁等八代人的发展;特别是在刘绍能、刘延庆时期,刘氏家族声名鹊起。

保安刘氏的起家人是刘怀忠,官为内殿崇班、合门邸候、保安军北巡检。刘姓及怀忠当为汉姓汉名,按定制应是内附赐官时所赐。其与西宁战,其妻黄赏佁率兵来援,多所俘获,其力战而死,为国尽忠。

保安刘氏的第二代人是刘绍能,原名刘化基,字及之,荫补入官。累宫为内殿崇班、合门祗候、保安军北巡检,康定元年九月,刘绍能自此开始御边。他守边圉四十七年,以皇城使、简州团练使卒。刘绍能天资鹫勇,辅之韬略,威名震于敌邻,功绩藏于盟府,乃是保安军的一员较有战功的武将。

刘永年是保安刘氏的第三代人,是刘绍能长子,荫补入官。其刘永德、刘永隆等同为“永”字辈,皆在宝安军中效力。

发展到第四代,保安刘氏的代表是刘延庆智勇绝伦,为国名将。其与西伐,立战功,积官至相州观察使、龙神卫都指挥使、鄜延路总管。迁泰宁军节度观察留后,改承宣使。破夏人成德军,擒其酋赏屈,降王子益麻党征。拜保信军节度使、马军副都指挥使。从童贯平方腊,节度河阳三城。

父祖数辈皆为大定军中名将,到了“光”字辈,刘光国、刘光世、刘光远兄弟三人先后以荫补入官。

其中刘光世最为肖父,初为三班奉职,累升领防御使,陕西兵马都监。前年,他又跟随父亲刘延庆镇压方腊起义,凭借战功升领耀州观察使、山西兵马钤辖。

同辈中,三旬出头的刘光世成就最高,他所任之兵马钤辖为从六品,观察使却是正五品。后者是缉捕使之别称,其实这个职务无职掌,无定员,亦不驻本州,仅为武臣准备升迁之寄禄官,实系虚衔;前者虽资浅,不如“兵马都钤辖”资深,却是掌军旅戍屯、攻防等事务,实权不低。以他的年龄能升迁至既有实权又有虚衔的官职,这其中虽有父辈的萌荣在,但其本身也确实有真才实学。

都说虎父无犬子,刘延庆作为大定高级将领,身上光芒太盛,于刘光世而言不尽是好事。大树底下好乘凉,但树荫蔽影,易笼罩树下之人。

刘光世很努力,努力不成为光芒笼罩之下黑影处的人,不想永远都是“刘节度次子”,而是刘家最靓的仔。

有这种心态并不奇怪,事实上“官二代”也好“富二代”也罢,真正不思进取、一心在父辈功劳薄上躺平的人并不多,也想做自己的事业。比如“定一个小目标、先赚一个亿”之类,但大多是眼高手低,最终沦为败家仔。

刘光世自认为能力不弱,更有雄心壮志,入伍以来脚踏实地、步步迁升,一路走来极是踏实有力。前年征方腊,他也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但直捣贼巢的却是寂寂无名的韩世忠……

但韩世忠没有任何背景关系,仗着不要命的精神大破方腊,就因为他是个毛毛兵,天大功劳被各级领导瓜分殆尽。辛兴宗撰写平叛报告,丝毫没有提及韩世忠的事迹,倒是都统制杨惟忠觉得太过分,挺身而出帮他争取到三班奉职。

韩世忠玩命换来的职位,则成了刘光世起步时的官阶,刘家父子继续升职加薪,童贯更是升迁为太师兼楚国公。

刘光世因而迁升山西兵马钤辖。

于此,他认为自己值得,是德以配位的,至于韩世忠被打压夺功一事,只能说是任何人的成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换言之,是金子在哪都发光。

但这二年他觉得自己很不顺,很郁闷。征方腊让方腊逃脱,征张迪又被张迪漏网,始终离一举而竟全功只差一步,老天爷这是在耍他啊。

汾阳西北部为山区,系吕梁山支脉,峰峦重迭,灌木丛生,并有部分森林,地形极为复杂,张迪一旦遁入山林,再想缉捕不啻于大海捞针。

虽说在通往吕梁山的主要路口都布置了关卡,可刘光世对于能否拦截住张迪并没有抱多大希望,无非是尽人事听天命,聊以自慰罢了。

好消息是,据守山隘的各个卡口都未见张迪踪迹。也就是说,张迪并未遁入茫茫吕梁山。他能去哪?

除此之外,战事进程果如冯过所设想的一般顺利。收复汾阳,大破张迪大本营,占据州城的诸路反军尽失主心骨,正所谓一点破全盘散,叛军之溃犹如多米诺骨牌般迅速蔓延。

说好的打不过就投降……招安的呢?朝廷咋不按套路出牌了?刘光世、宗泽,你们是要斩尽杀绝、不给我们留活路么?既如此,那就休怪我们……

“晋王”座下“文武百官”那叫一个恼羞成怒,集体暴走。但,所谓十万大军,所谓兵强马壮,所谓势如破竹,说穿了都是假象,被裹挟、聚拢的流民所图只不过是三餐一宿,只不过是抱团取暖,从未有过造反、取大定而代之的想法。如今官军攻陷大本营,“晋王”不知所踪,朝廷剿匪大军趁胜杀来,天时地利人和皆在官方,再傻乎乎的呆在叛军营中岂非就是坐以待毙?此时不逃更待何时?!

此次官兵征剿确与以往不同,似乎从一开始就没想过招安,行动迅猛,手段凌厉,根本不给叛军讨价还价的机会。

二月十九日,汾阳光复,官军乘胜追击,犹若秋风扫落叶般一路平推过去,仅仅十天便收复了叛军占据的所有州县,诛张豹、张彪、卞祥、董澄、纽文忠、乔道清、山士奇、杨端、郭信、苏吉、张翔、方顺、沈安、卢元、王吉、石敬等匪首共计三十五人,杀叛军一万一千余,俘两万三千余,另有六万多所谓“义军”逃散。

从出征到结束前后不及半月,张迪之乱尽平。

假如此次征讨是一张试卷,那只剩最后一道题未答:“张迪去哪儿了?”

这道题可是相当于语文试卷中的作文题呀,占分比重极大,可千万莫跑题了。

刘光世也是发了狠,对付乱民展现出了冷血残酷的一面,并未下禁杀令,纵容属下兵将“杀匪领功”。

大定建国百五十年,民乱两百起,平均下来每年都有,何以至此?

入定以来的士风,时人就有不少尖锐的批评,如:“天下之患,莫大于士大夫无耻”、“今士大夫方寡廉鲜耻”、“昌楚尚文好狎,本朝尚名好贪”等等。官商勾结,营私舞弊现象横行,贪污、经商、卖官乃是常态。大定军队战斗力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经商,如殿前司太尉高俅,身总军政,而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导致军备废弛。

“天下税籍有常,今则岁入倍多者,祖宗世输税只收本色,自后每从折变之故。”更是一语道破大定疆域不及昌楚而岁入倍增的原因:官府利用其赋税之权,在实物赋税的时候低估物值,反复折腾,进行盘剥。有定一朝,宰辅均为理财高手,变着花样增加岁入以弥补冗官、冗兵、冗费造成的财政亏空。

如此,万民穷困,自是会奋起反抗。

但,大定对民乱向来宽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