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白话封神演义新 > 渭水文王聘子牙 1

白话封神演义新 渭水文王聘子牙 1

作者:清风随竹影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7 12:12:22 来源:书海阁

武吉来到溪边,看到姜子牙独自坐在柳树下,钓竿悬于清波之上,自得其乐地吟唱着歌曲。武吉走到姜子牙身后,礼貌地叫道:“姜老爷!”姜子牙回过头来,看到武吉,问道:“你是那天在这里的樵夫吗?”武吉回答说:“正是。”

姜子牙接着问:“那天你有没有打死人?”武吉急忙跪下,泪流满面地说:“小人只是山中的樵夫,手持斧头的愚人,哪里懂得高深莫测的道理?我这凡夫俗子,哪里能识得姜老爷您高明隐达的才智。那天的话冒犯了您的尊颜,您是宽宏大量的长者,不会与我们这些小人一般见识。望姜老爷能够不记前嫌,以您的仁慈和慈悲,普渡众生。”

武吉叙述了那天的经过:“离开老爷后,我来到南门,正好遇到文王的车驾经过。我在躲闪中不慎让担柴塌下,结果真的打死了门军王相。文王对此定下了罪名,理应以命偿命。但我忧心老母无人照料,最终只能成为沟渠中的孤魂。幸亏上大夫散宜生为我启奏文王,暂时放我回家,让我准备好母亲的后事。我不久就会去赴国法。因此,我和母亲的命运依然岌岌可危。今天特来求见姜老爷,恳求您怜悯救助我们微不足道的生命,让我和母亲得以存活。如果您能救我,我会像狗马一样报答您的大恩。”

子牙听后说:“命运已定,难以改变。你既然杀了人,理应以命偿命,我如何能救你?”武吉带着哀求之情哭着说:“老爷您的仁慈之心普施于昆虫草木,您的慈悲遍及天下。如果您能救我母子二人的性命,我会铭记您的大恩大德,永世不忘。”

姜子牙看出武吉诚心诚意,也觉得这个人将来必有大作为,便说:“如果你想让我救你,那你就拜我为师,我才能救你。”武吉一听,立即跪下行拜师礼。姜子牙接着说:“既然你成了我的弟子,我自然要救你。现在你快回家,在你的床前挖一个坑,长度随你的身长,深四尺。到了黄昏时分,你就睡在坑里,让你母亲在你的头前和脚头各点一盏灯。你可以抓两把米或饭,撒在你身上,再放些乱草。过了一夜后起来,你就去做你的事情,不会再有什么问题。”

武吉听从师命,回家依照姜子牙的指示挖坑并进行了相应的仪式。

武吉回到家中,满脸喜悦。母亲问道:“儿啊,你去求姜老爷,这事怎么样了?”武吉向母亲详细讲述了姜子牙的指示。母亲听后非常高兴,立刻吩咐武吉按照指示去挖坑和点灯。

且说姜子牙在三更天时,头发披散,手持宝剑,按照星宿摆设,结印念咒,为武吉施行了驱邪之法。第二天早上,武吉来到姜子牙面前,称呼他为“师父”并行了大礼。姜子牙说:“既然你拜我为师,就要遵循我的教诲。挑柴卖火不是你的长远之计。早晨出门卖柴,晚上回来学习兵法。目前纣王无道,天下已经四百镇诸侯起义。”

武吉问:“哪些诸侯起了义?”子牙回答:“东伯侯姜文焕带领四十万大军在游魂关激战。南伯侯鄂顺领导三十万人马攻打三山关。我前几天观察天象,看到西岐不久将起刀兵,离乱即将发生。这是用武之秋,你应该专心学艺。如果你能出战立功,将来就能成为天子之臣,何必只是挑柴为生呢?古语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也是你拜我为师的意义所在。”

武吉听从师父的话,专心致志地学习,不离开子牙的身边,精通武艺,学习《六韬》。

散宜生一天突然想起了武吉的事情,意识到自从武吉被放回家后,已经过去了半年,他却没有来自首接受惩罚。散宜生于是进入内庭见文王,上奏说:“武吉因打死王相被禁锢,因见他有老母无人照料,我曾奏请陛下放他回家,筹办母亲的棺木和日常生活费用后再来自首。但他至今半年未来,恐怕他是在欺瞒朝廷,逃避法律。陛下可以演算先天数,查明真相。”

文王听后表示同意,并立即取出金钱进行占算吉凶。算毕,文王点头叹息道:“武吉并不是狡猾之人,他因害怕刑罚,已自投万丈深潭而死。如果按正法论断,他打死王相并非故意斗殴,而是误伤,本不应当以死相抵。他反而因害怕刑罚而自尽,这实在令人悲悯!”文王叹息良久,君臣俱各散去。

时间如流水般匆匆流逝,转眼间又是春日。文王一天闲暇无事,看到春风和煦,柳枝柔嫩,花朵绽放,桃花和李花争相斗艳,春光正盛。文王感叹道:“春天的景色如此繁华,万物生机勃勃,令人心旷神怡。我想带着诸子和文武大臣一同去南郊赏春游玩,享受山水之间的乐趣,体验寻芳踏翠的快乐。”

散宜生上前奏道:“主公,昔日我们造灵台时有飞熊之兆,这预示着西岐将得到栋梁之才,主公将有贤人辅佐。现在春光明媚,花柳争妍,一方面我们可以到南郊享受春游的乐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寻访隐居的贤才。我等愿随行,南宫适和辛甲保驾,这正符合尧舜与民同乐的意愿。”文王听后非常高兴,随即下令:“明天一早去南郊游玩。”次日,南宫适带领五百家将前往南郊,布置好围场。众武士身披甲胄,随文王出城,一路向南郊进发。

文王与众文武官员一同前往郊外享受春游,共赏三春之美。当他们行至一座山时,看到一片围场,布置得像罗网一样精密。文王一眼望去,只见许多家将披着坚固的甲胄,手持锐利的武器,如扫杆般的长矛和锋利的钢叉,还有黄色的鹰和猎犬,尽显雄壮威武的气势。

文王看到这番场景,不禁问道:“上大夫,这里是个围场,为什么设在这座山上?”散宜生立刻回答:“今天大王您出游赏春,共享春天的美好。南将军已经在这里设置了围场,等待大王来此打猎,以此放松心情,也算是尽情享受一次春游之乐,让君臣同享欢乐。”

文王听后,严肃地说:“大夫的话有误!昔日伏羲、黄帝不食野兽,被誉为至圣。当时伏羲的首相风后曾进献野味给伏羲,伏羲说:‘这些美味都是百兽之肉,人在饥饿时食其肉,口渴时饮其血,用它们来滋养身体。但我想它们生存,怎能忍心让它们死呢?我宁愿食百草之粟,保全它们的生命,维护天地间的和谐,不造伤害,岂不是更美好?’伏羲生活在洪荒之世,没有粮食的美味,尚且不食肉食,何况现在五谷可以养生,丰腴美味足以悦人口味。我与各位出游赏春,是为了欣赏这春光美景,不是为了打猎。”

文王继续说道:“我们出来享受春天,追逐麋鹿,展示英雄本色,在猎场上较量胜负,但这些无辜的禽兽又有何罪,遭受这样的杀戮之痛!此时正是阳春初开,万物生长之季,行此肃杀之举,仁人君子怎能不痛心?古人崇尚天地好生之德,我们怎能践踏这不仁之事!快命南宫适拆除围场!”众将遵命传达。

文王接着说:“我们在马上享用美酒,欢乐地游览。”他们观赏着来往的士女,纷纷踏青,漫步在花丛间,或是带着美酒在溪边欢乐,或是吟唱着歌曲在绿色的田野间行走。君臣们在马上一边欣赏,一边感叹:“真是君明臣贤,士民和乐。”散宜生站在马上向文王回答:“主公,西岐之地,胜似尧舜之治。”

文王和众臣官正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游乐之中,这时只见一群渔人边走边唱着歌前来,他们的歌声悠扬传来:

怀念昔日成汤扫除桀纣之时,从十一次征伐自葛地开始。

雄壮正大的气概符合天意与民心,一举义旗便让百姓安定。

如今已过六百多年,那扫除暴虐的恩波即将停息。

悬挂肉块造林,酒池堆积,鹿台积血高达千尺。

内外荒废,国家处于危难之中,四海之内,民众哀鸣不息。

我们渔人本是大海之子,洗耳不愿听那亡国之音。

日日追随浩瀚的海浪歌唱,夜夜观察星斗,静静垂钓。

这孤独的钓鱼,比不上天地的宽广,白发苍苍,天地依旧悠长。

渔人们的歌声表达了对过往历史的怀念以及对当前时局的忧虑,同时也流露出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天地间广阔世界的感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