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2章 中医药调理 食入恶寒

每日医案 第2章 中医药调理 食入恶寒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1-24 08:08:30 来源:书海阁

食入恶寒

[病案]魏某,男,二十四岁,正值风华正茂之年。1975 年 8 月 14 日首次就诊。其病根始于 1974 年末,起初只是一场普通感冒导致胃部稍有不适(此人长期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胃下垂之苦)。然而,自此之后,每当进食尚未结束(特别是午餐和晚餐时)便感觉恶寒袭来,与此同时还伴有口干舌燥之感,喜欢喝热乎乎的饮料(无恶寒症状时则口不干渴)。但一饮而尽后却会感到胃脘发胀难受。恶寒通常先从背部发起,紧接着迅速传遍全身直至脚底,仿佛整个人都被寒气贯穿,甚至连四肢百骸也无法幸免。在此期间,还会不断地打哈欠。每当这种情况发生,必须立刻放下碗筷,要么去太阳底下晒晒暖,要么赶紧上床盖上被子取取暖,只有这样才能让身体重新暖和起来。即便是炎炎夏日,也不能避免这恶寒之苦。每一次恶寒发作的时间长短不一,短则二十分钟左右,长则可达一小时之久,所以常常要等恶寒消退后才能继续把剩下的饭菜吃完。在今年 3 月份至 5 月份这段时间里,这位病人曾经前后两次患上疟疾。经过服用西药治疗之后,疟疾虽然痊愈了,但却出现了食欲不振、怕冷且持久不愈的症状。此外,他还常常感到困倦想睡觉,胃口不佳,打嗝较多而放屁较少,大便稀软不成形且排解不畅快,尿液颜色呈现出深黄色如同浓汤一般,皮肤时不时会起瘙痒难耐的疹子,头部昏沉,面色枯黄无光泽,两颊泛起黑色光晕,下肢没有力气,走路的时候仿佛有种漂浮感,而且很容易染上风寒感冒。观察其舌头发现舌质发红,舌苔呈白色与黄色交杂并且又厚又腻;把脉象则右手脉象濡细,左手脉象弦细。当初刚生病的时候,患者也曾尝试过服用桂枝汤、玉屏风散、六君子汤以及附桂理中汤等药剂,但都未见成效。

[治则]通阳利尿,补脾和胃。

[方药]柴胡十六克,青蒿十五克,通草九克,茯苓十五克,葛根三十克,升麻十五克,陈皮三十克,甘草十五克,党参三十克,黄芪三十克。患者服用两剂之后,进食时怕冷的情况有所减轻,胃脘部胀满的感觉向下移动变成了腹部发胀,放屁增多,大便也变得正常成型。继续服用三剂后,进食时怕冷的状况持续缓解,已经不再打哈欠,小便颜色转为清亮,皮疹也消失不见。

在这个基础之上,根据患者症状的变化稍作增减调整,加入白术和大腹皮等药材,又服用了六剂之后,患者进食时怕冷的病症就完全治愈了。接下来改变治疗方向,以甘温补气、补中益气为主,并稍稍添加一些苦寒清热祛湿的药物,采用补中益气汤与小柴胡汤共同调治。然而一周之后,这位患者的病(食入恶寒)又出现了反复,于是再次使用最初开的药方服用五剂后再度痊愈,接着又服食五剂加以巩固疗效,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发病,彻底康复如初。

[评析]患者所患病证属于湿热郁伏少阳引发,正如《金匮要略·疟疾病篇》中所言:“柴胡桂姜汤可治疗疟疾,症状表现为寒冷较多而微微发热,或者只有寒冷没有发热。”这位患者长期患有溃疡病和胃下垂;脾胃中气虚弱,无法升清降浊,呈现出湿热郁伏少阳的征象(恶寒、尿液如浓茶色、舌苔白黄且厚腻),同时还伴有中气虚弱导致的嗜睡、食欲减退、脘腹部胀满、喜欢吃热食、恶寒、面色萎黄以及头晕等病症,这些情况已经不是柴胡桂姜汤能够应对解决的了。因此需要重用柴胡和青蒿来开通舒畅少阳气机,并搭配通草、茯苓通过利小便来通畅阳气,以通阳作为主要治法,同时还要重用党参、黄芪、甘草、葛根、升麻、陈皮来升举补益脾气,调和降下胃气,所以服药后才会产生疗效,后续再添加白术、大腹皮来加强健脾祛湿的功效。等到疾病痊愈后,使用补中益气汤与小柴胡汤来进行调养,但方剂中却用到了黄连、黄芩这类苦寒的药物,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用法。李东垣在其所着的《脾胃论》中告诫道:“应当使用甘温之类的药剂来补益其中焦,并升腾其阳气”,同时还应该“切忌使用苦寒之药来泻火败胃”,否则就会导致病情出现反复。于是(患者)停止使用之前开的方子,转而服用最初开始时用的那个处方,结果进食后恶寒的症状再次得到缓解,最终得以痊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