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210章 中医药调理寒冷血尿(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

寒冷血尿(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

[病案]徐某,女,年龄五十八。每当天寒地冻之际,她便会排出棕褐色的尿液来。这可把她给吓坏了,赶忙前往一家医院就诊,经过一番详细检查后,最终被确诊患上了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这种怪病。

一旦病症发作起来,这位徐女士就比普通人怕冷得多,仿佛全身都被寒气所笼罩。她那原本还算健康的面容也变得萎靡不振、脸色蜡黄,胃口更是差得很,对食物提不起丝毫兴趣。不仅如此,还常常感到心慌意乱、心跳异常。

再看看她的尿检结果:其中有少量的白细胞,红细胞呈现出一个加号,蛋白质则处于正负之间,而联苯胺试验也是呈阳性反应。观察其舌苔,薄薄一层且略带紫色,脉象亦是细微无力。

回顾以往病情发作时,无论是服用中药还是西药,都未能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似乎只有等到气候回暖,气温升高之后,症状才会逐渐缓解直至消失不见。

[治则]温肾回阳,培益心脾。

[方药]淡附片5克、党参10克、黄芪10克、焦白术10克、当归5克、炒赤芍6克、酸枣仁12克、炙远志6克、炮姜炭2.4克和炙甘草3克的药方。经过三剂治疗,患者的血红蛋白尿症状便得到了控制。

一年后,患者再次向医生询问病情,医生告诉他在将来若再次出现类似症状,只需按照此方服用3~5剂即可迅速缓解。

[评析]杨仁斋在其着作《直指方》中提到:“亦有气虚挟寒、阴阳为守,荣气虚败,血亦错行,所谓阳虚阴走是耳。” 这段文字表达了阴阳失衡的病理现象,并强调了在治疗此类疾病时,需要调和阴阳,恢复气血的正常运行。

在中医理论中,阴阳失衡是导致许多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阴阳失衡主要体现在气血、脏腑功能、阴阳之间的平衡失调。阴阳失衡可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减弱等,从而引发各种疾病。治疗这类疾病的关键在于恢复阴阳的平衡,调整气血的正常运行。

在实际案例中,患者的症状表现为血尿,并且因为寒冷而发作。这主要是因为肾阳虚衰,无法正常发挥温煦作用,同时又受到外部寒邪的侵袭,导致心脾气血失去正常的温煦功能,无法有效调节气血的运行。

针对这种情况,治疗方案应以附子、炮姜等温阳祛寒的药物为主,以增强肾阳,同时减轻寒邪对心脾气血的影响。附子具有温补肾阳、祛寒止痛的功效,炮姜则能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此外,还可采用归脾汤等方剂来补充心脾的气血,调养气血,使气血运行恢复正常。归脾汤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的功效,能够有效改善心脾不足的症状。

这种治疗方案恰当地针对了患者的具体病情,既解决了阳虚阴走的问题,又补充了心脾气血的不足。因此,这种治疗手段具有很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能够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在中医治疗中,辨证论治是关键。通过仔细辨析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病因等因素,医生可以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这种针对性强、疗效显着的治疗方法,使中医在治疗阴阳失衡、气血运行不畅等疾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