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354章 中医药调理胎萎不长

每日医案 第354章 中医药调理胎萎不长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1-24 08:08:30 来源:书海阁

胎萎不长

[病案]徐某,女,27岁,已婚。1962年5月21日初诊。患者末次月经为1961年11月,在怀孕三个月时患急性阑尾炎住院并行阑尾切除术,术后胎儿发育不良,未见长大。现怀孕五个月余,未感胎动,腹部亦未出现膨大。去他院检查,怀疑胎儿已死于腹中。现患者胸闷纳呆,精神不振,腹痛阵作,但无下坠感。舌淡、苔薄腻,脉虚弱带滑。

[治则]健脾益气,补肾安胎。

[方药]潞党参9克,川芎2.4克,丹参9克,白术9克,陈皮6克,苏梗6克,木香4.5克,杜仲9克,桑寄生12克,菟丝子9克,狗脊9克。服2剂药后腹痛已止,症候好转。在前方基础上加消导药,方为:潞党参9克,黄芪9克,丹参9克,熟地12克,砂仁2.4克(后下),茯苓9克,焦白术6克,川断9克,狗脊9克,鸡内金6克,谷芽9克,麦芽9克。服8剂后胎儿渐见增大,已感胎动,但在孕六个月时**漏红,腰酸腹胀。改用补肾安胎止血之剂,方用太子参9克,生地18克,白芍6克,淡子芩6克,阿胶珠12克,炒藕节12克,杜仲9克,桑寄生12克,菟丝子9克,苎麻根12克。服2剂药后漏红止,但胎儿仍小,虽孕八个月,但仅有六个月大小,故仍以健脾益气、补肾安胎之剂调理之。以后超过预产期而分娩,母子平安。数年后随访,孩子发育良好,身体健康。

[评析]胎萎不长,又称胎弱症,是一种在孕期常见的病状,其表现为胎儿发育迟缓、生长受限。宋代的陈白明在《妇人良方》中详细描述了这一病症。书中提到,孕妇出现胎萎不长的情况,可能是由于宿疾、失调等原因,导致脏腑功能衰退、气血虚弱,从而影响到胎儿的发育。

在临床观察中,禀赋衰弱、难以养胎的孕妇,或孕后跌补损伤、房事不节等状况,都可能对胎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这名患者在怀孕三个月时接受了阑尾手术,手术中气血受损,胎气也受到损伤,因此胎儿发育受到限制。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采用健脾益气补肾安胎的药物,取得了一定效果。

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出血现象,胎儿受到震动。因此,医生调整治疗方案,采用补肾安胎止血的方法,使病情由危转安。此后,再次调整为健脾益气补肾安胎的药物,以促进脾胃功能,使气血充足,从而滋养胎儿。补肾药物则有助于胎儿安稳发育,因为胎儿的生命线与肾脏紧密相连。

经过精心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最终,胎儿正常分娩,并且发育状况良好。这个病例充分体现了中医在治疗胎萎不长等孕期病症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的智慧。

在中医理论中,胎萎不长主要是由于孕妇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等原因导致。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中医注重调整孕妇的脏腑功能,使气血充盈,从而滋养胎儿,促进胎儿正常发育。此外,中医还强调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孕妇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针对胎萎不长的孕妇,中医治疗通常从健脾益气、补肾安胎两方面入手。健脾益气的方法主要通过调整脾胃功能,使孕妇消化吸收能力增强,气血充足。而补肾安胎的方法则着重于调整肾脏功能,使胎儿生命线得到滋养,从而有利于胎儿的安稳发育。

在中医治疗胎萎不长的过程中,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症状,结合现代医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病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法,既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智慧,也为胎萎不长的孕妇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总之,胎萎不长是一种在孕期常见的病症,中医治疗在改善孕妇气血虚弱、脏腑功能失调等方面具有显着效果。通过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气血充盈、滋养胎儿,中医为胎萎不长的孕妇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途径。同时,中医治疗注重个体差异,为孕妇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智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