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玄幻 > 幸好遇见神 > 第377章 激战又起

幸好遇见神 第377章 激战又起

作者:班门弄茶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12 14:27:41 来源:书海阁

魏主拓跋焘,先是被臧质的尿酒侮辱到七窍生烟,然后又听读了对方送来的信,更加恼羞成怒。

拓跋焘:“来人,传朕命令,立即打造一张木板铁钉床。到时这盱眙守将臧质,务必要抓活的。朕要把他钉在铁钉床上,让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身后有侍卫大声应“诺”,转身去传令、安排。

皇上的话就是圣旨,即便有些荒唐,那也必须落实。

拓跋焘接着道:“略阳王,重新部署盱眙城包围圈,堵死生路,一只老鼠也不让它活着离开盱眙城。”

略阳王拓跋羯儿立即答应。

“李尚书,你安排人手,沿着盱眙城四周修一圈外围城墙,困住他们。”拓跋焘对李孝伯吩咐一句,转头又对拓跋羯儿道:“略阳王,你派人填平盱眙城护城河。”

二人点头应“是”。

拓跋焘最后命令步六孤真:“阿真,你去通知各部,打造冲车、云梯、箭塔、铁钩铁索,准备攻城。……哦,对了,广陵侯、南安公这两人怎么还不回来?阿真你派人去催催,现在正是需要大量人手时候。”

步六孤真摊摊手道:“回陛下,他们二人的假期是皇上您亲自批准的,小臣不知他们去哪里了啊!小臣先去安排军务,回头派人去查他们的行踪,您看可好?”

以这样语气和皇上说话,也只有他敢。

拓跋焘挥挥手,拓跋羯儿、李孝伯、步六孤真三人行礼后出去,分头去落实自己的任务。

很快,盱眙城周围的魏军开始重新布防。

接着,大量魏军从四面八方运来土石,填埋城墙四面的壕沟。

臧质、沈璞、毛熙祚站在城墙上,看着魏军在城下熙熙攘攘忙活。

裨将毛熙祚在上次与拓跋焘部遭遇时被冲散,沈璞派人接应臧质900多人进城时,他没赶上,眼睁睁看着城门关闭。

后来,他躲在荒郊野地,找死人身上干粮充饥,扒他们衣物御寒,得以活下来。

死人很多,都是宋军尸体,无人来掩埋。正值冬天,气温极低,暂时还没腐烂。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得他没被魏军搜索到,也没饿死、冻死。

得亏魏军没有封死北城门。

毛熙祚后来遛到北门外,报臧质将军名号,经过层层盘查,这才进了郡守府,见到臧将军,官复原职。

不过,臧将军现在的亲兵也不多,在盱眙城挑选了几十人才凑齐一千。

加上盱眙郡的4000郡兵,臧将军指挥的正规军才刚刚够一营军士。也就仅仅是一名校尉领兵数量。

毛熙祚虽恢复了裨将职务,权限只相当于一名都尉。

当然,太守府招募的一万“民兵”,其实早已被沈璞训练成了精锐。

只不过沈璞没有军职,他身边又没有其他将军、校尉,只有一名司马,几名军侯。

这一万民兵因而没有正式编制。

如果在和平时代,朝廷有人要整沈璞,追究起来,这就是可揪住的辫子,扣沈璞一顶“私养一万甲士”的帽子,也说得过去。

“私养一万甲士”,这罪名可是顶了天了,灭九族、甚至夷三族都不过分。

不过,现在是国难当头,但凡有点血性的汉人,组织力量抵抗魏军烧杀抢掠,朝廷都愿意收编他们,先颁发一纸委任状,弄个名正言顺再说。

至于盱眙城防力量超编之事,沈璞太守留住了臧质将军,就好办了。

臧质把辅国将军府临时设在盱眙城,有他的将军令在,招募几万甲士,那就完全不是问题。

所以,眼下盱眙城里,兵力再多也无后顾之忧,只有好处 。

盱眙城的所有队伍,沈璞全部交给臧质将军指挥。

大伙同仇敌忾,先对付拓跋焘。

至于今后收编问题,以后再说。

那一万人是流民组成的民兵,臧将军要收编他们,还得遵循一些规则、对军士开出一定条件。

三人看了一会,毛熙祚道:“将军,沈太守,看这样子,在下估计魏军两天后必定攻城。我去城防军各个角落再巡查一遍,交代下去。两位大人,民夫们的后勤搬运、伙食供应也要落实到位了。”

臧质、沈璞同时点头。

沈璞道:“两位将军专心迎敌吧。后勤事务,本守亲自去督办。”

臧质:“好。对待魏军,咱们骂归骂,但从心里说,本将军一生吃的最大亏,就是从寿阳一路过来,被这狗日的胡虏皇帝吃掉老子9千精锐。这次咱们是以1.5万杂牌军对15万胡人骑兵,不能有丝毫马虎。就按两位刚才说的,沈太守你去准备后勤事务,毛裨将你去巡查城防部署。本将军继续在这里观察观察,考虑一下应对敌军强攻的战术…”

二人领命,行礼后下城墙去忙活各自份内事。

拓跋焘布置大军,沿着盱眙城四周修筑外围城墙,切断所有对外通道,封锁盱眙城。

并开始填平护城河,打造攻城器械,准备全力攻城。

他自己想了又想,决定还是发挥自己的外交特长,给不知死活的盱眙守将臧质写封信。他在信里写道(大致意思):我现在派出去的攻城军队,都不是我们鲜卑人。城东是丁零人、城西是匈奴人、城南是氐人,城北是羌人。你们汉人和他们死战吧。他们消灭了你们,本主进城焚烧你们尸骨,拿走你们财产;你们消灭了他们,那也是帮本主清除了不安定因素。本主还是要亲自率鲜卑健儿来覆灭你们。

按照鲜卑族规矩,拓跋焘派人将信件连同一把剑一起,送进城内。

剑加上恐吓信,是表示不死不休的意思。

臧质收到信和剑,莫名有些兴奋。

臧质可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主。

他的姑姑是先皇刘裕正妻。

他比现任皇帝刘义隆大七岁。

刘义隆老爹刘裕篡晋建宋时,臧质已经是姑丈刘裕身边的干将了。

他十几岁就是太尉府行军参军,一早做到徐兖二州刺史。

只不过,他仗着皇帝是自己姑丈,从不按套路出牌。

他也从不在意自己的官大官小,也不管自己带的兵多还是兵少,任性是他的招牌,高兴怎么来就怎么来。

所以,他的官职是升了又降、降了又升,没个准的。

拓跋焘想恐吓臧质,算是找对人了:找到了一个绝不会低头的人。

臧质这次读了魏主的信,脑中有灵光闪烁,冒出了一个绝妙念头。

臧质让沈璞把郡守府的文官尽量找来,安排他们把拓跋焘的来信誊抄许多份。

然后,他让沈璞起草了一封大意是这样的书信:

致魏军中的氐族、羌族、匈奴族、丁零族将士们,魏国皇帝佛狸根本没把你们当队友,而是让你们当炮灰来前线送死。这里有他给盱眙守将臧质将军的书信为证。

你们为什么还要为他卖命?

为什么不反戈一击、赚点外快?

宋国皇帝有诏谕:斩拓跋焘人头者,封万户侯,赏丝绸、棉布各万匹。

盱眙城臧质将军宣布:魏国将军头颅,换金币5千;校尉头颅换金币3千、都尉头颅2千、司马头颅1千、军侯500、屯长200…

——这样内容的信件,也让那些文书誊抄许多份。

然后,臧质让军士们将这些信件绑在箭矢上,在东、南、西、北四面门楼上射到魏军军阵里。

拓跋焘确实没说假话。

魏军在四面城门准备的首批攻城队伍,真的是氐族、羌族、匈奴族、丁零族人。

他们接到宋军射来的信件,打开看了之后,立即议论纷纷,许多人吵吵嚷嚷要讨个说法。

魏军粮草不足,拓跋焘又将鲜卑族人与其他人区别对待,这几个族群的士兵本来就吃不饱,牢骚满腹、士气低落。

见到这样的信件内容后,军心骚乱,根本不想打仗,更别说拼命。

拓跋焘也知道了四面城门处魏军的状况、动静,这才意识到与臧质斗嘴,吃了大亏。

于是,拓跋焘不再与臧质废话。

他派人到四座城门处,对魏军进行解释,送去肉干、蔬菜安抚他们。

基本稳定了军队情绪后,拓跋焘下令攻城。

对于这次攻城,魏军做了充分准备。

他们打造了许多铁索、铁钩,套在一起。派军士突破到城墙下,以铁钩钩住城墙,士兵们握住铁索,向外猛拉。

臧质则以牙还牙,用同样的铁索、铁钩,钩住敌军的铁钩,让军士们往相反方向猛拉。

攻城战变成了体育比赛:拔河。

魏军、宋军的“拔河队”都有弩箭手保护。

可是,宋军的拔河队员在城墙内,弩箭手站在高处、躲在城垛子后头;而魏军的拔河队员、弩箭手都在城下,暴露在空地里。

——优势劣势一目了然。

可想而知,城墙上的宋军弩箭不停发射,城下的魏军弩箭手、拔河队员纷纷中招倒下。

——魏军的铁索、铁钩队完全不是对手。死伤惨重,铁索、铁钩也多数被宋军扯进城去。

铁索、铁钩不成,拓跋焘下令冲车全部出动,撞击城门、城墙。

箭垛、云梯也同时上场。

沈璞的民兵早就摩拳擦掌、严阵以待。

见魏军攻城军队靠近城墙、城门,宋军的滚石、滚木倾泻而下,砸向敌人;弩矢、箭矢疾如暴雨;大刀、长枪、长戟兵也在墙头砍、刺、挑杀跃上城墙的敌军……

由于沈璞的高瞻远瞩,盱眙城内的兵器、战备物资库存非常充足。

臧质将军对魏军的仇恨,在战斗现场变幻成激情澎湃的命令、呐喊、咒骂、鼓励,很有威慑力和感染力,大大鼓舞了盱眙守军们的斗志。

……

拓跋焘的大军猛攻、歇一歇,歇一歇、再猛攻…

战斗持续了30多天,城下的尸体堆积得与城墙差不多一样高了,可是盱眙城依旧岿然不动。

盱眙城被堵死了,臧质、沈璞也清楚建康城状况,他们无法派出斥候去建康搬救兵,同时二人也根本没打算去建康城搬救兵。

所以外面的情况,二人一无所知。

但是魏军则不同,有大量斥候四面出击几十里,随时反馈消息回来。拓跋焘收到了几个坏消息:

宋国水师几万人,乘坐军舰,在大将垣护之率领下,进入了淮河,正向盱眙方向行进。

而彭城中的宋军是10万。

同时还有一件事:步六孤真的人回来,说联系不上鲁秀、程天祚二人。

拓跋焘对此有些很不好的感觉。

拓跋焘从瓜步山后撤的时候,本来就有点心虚,时刻提防着宋军包抄。

说实话,这次与宋**队大战,结果其实有些出乎拓跋焘意料之外。

平时,在许多公开场合,拓跋焘和一众将领们都宣扬:刘义隆杀大将檀道济,自毁长城;杀猛将裴方明,自断臂膀。宋**队因此不堪一击。

而私下里,拓跋焘对高级将领们的说法是另一个版本。

他一再强调:南朝政府自元嘉七年伐魏失败后,一直坚持励精图治、厉兵秣马。二十年过去,他们的国力、军力已经今非昔比。

只不过,滑台城守卫战对拓跋焘有些“打脸”:一个小小滑台城,宋军以五倍兵力、三个月时间,竟然也攻不进去。

这个结局,确实让魏军将领们大跌眼镜。

许多魏国将军因此信心爆棚。

只有拓跋焘还是较为冷静。

他小心翼翼,在60万大军南下之前,自己亲自率2万人到滑台一探究竟。

结果让拓跋焘“大失所望”:围攻滑台城的宋军是真的不堪一击。

自己只是用号角、战鼓疑兵试探一下,围攻滑台城的宋军就落荒而逃。

只有那支楼船水师才是真正劲敌。

可惜,自己的战船,在人家的战舰面前,就是娃娃玩具,一触即散,根本不在一个级数。

现在的魏军,在水上想困住、活捉那支水师,近乎痴人说梦。

后来,魏军一路南下,饮马长江,确实没有遭遇像样的抵抗。

应该说,魏军这趟针对宋军北伐的反击战,太顺利了,不但让魏军将领更加骄傲,就是拓跋焘自己,也有些飘了。

而如今,围攻盱眙城一个多月,经过了连番苦战,死伤无数后,魏军的攻伐却毫无进展。

拓跋焘又不得不矫正了对宋军的认识。

正在拓跋焘犹豫不定时,拓跋羯儿、李孝伯,以及其他将领,都向皇帝汇报:军中开始出现瘟疫,每天都有军士倒下,忽冷忽热一两天后死去。

得病的人一天比一天多,瘟疫有扩张的可能性。

拓跋焘得知这些消息后,很有些不甘心。

他遥望小小盱眙城,盯着那四面屹立不倒的城墙,不禁仰天长叹。

最后只得带着遗憾和屈辱,下令撤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