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话说凤姐和宝玉回到家,见过众人。宝玉抢先向贾母回明秦钟要上家塾的事,还说自己有了个伴读的朋友,正好能一起用功读书;又对秦钟的人品和行事夸赞了一番,说他十分惹人怜爱。凤姐在一旁帮腔,说 “过些日子他还会来拜见老祖宗” 之类的话,说得贾母十分欢喜。凤姐又趁机邀请贾母后天去看戏。贾母虽然年事已高,却兴致颇高。到了后天,尤氏又来相请,贾母便带着王夫人、林黛玉、宝玉等人一同前往看戏。到了晌午,贾母便回来休息了。王夫人向来喜好清净,见贾母回来,也就跟着回来了。随后凤姐坐在首席,大家尽情欢乐,一直到晚上,无话可说。

再说宝玉送贾母回来后,本想等贾母午睡醒来,再去看戏寻乐,但又担心打扰秦氏等人,不太方便。这时,他想起近日薛宝钗在家养病,自己还没去探望过,便打算去看看她。如果从上房后角门过去,又怕遇到其他琐事纠缠,或者万一不巧碰到父亲,那就更不合适了,于是决定宁可绕远路。当下,众嬷嬷和丫鬟伺候他换衣服,见他不换,却径直出了二门。众人只好跟着出来,还以为他是去宁国府看戏。谁知道,宝玉到了穿堂,便向东向北,绕过厅后走去。偏偏迎面碰上了门下清客相公詹光和单聘仁二人走来。他们一见到宝玉,便笑着急忙赶上来,一个抱住宝玉的腰,一个拉着他的手,说道:“我的菩萨哥儿,我说怎么做了好梦呢,好不容易才遇见你。” 说着,向宝玉请安问好,又寒暄了好一会儿,才走开。老嬷嬷叫住他们,问道:“二位爷是从老爷跟前过来的吗?” 二人点头说:“老爷在梦坡斋小书房里睡午觉呢,没什么事。” 一边说着,一边走了。宝玉听了,也笑了。

于是,宝玉转弯向北,朝着梨香院走去。正巧,银库房的总领吴新登、仓上的头目戴良,还有几个管事的头目,一共七个人,从账房里出来。他们一见到宝玉,赶忙一起垂手站定。只有一个买办名叫钱华,因为多日没见宝玉,急忙上前请安,行打千儿的大礼。宝玉连忙微笑着将他扶起。众人都笑着说:“前几天在好几个地方看到二爷写的斗方儿,字写得越来越好啦,什么时候赏我们几张,让我们贴贴。” 宝玉笑着问:“你们在哪里看到的?” 众人回答:“好几处都有,大家都称赞得不得了,还跟我们打听呢。” 宝玉笑道:“不值一提,你们跟我的小厮们说一声就是了。” 一面说着,一面往前走,众人等他过去,才各自散去。

闲话少说,且说宝玉来到梨香院,先进了薛姨妈的房间。只见薛姨妈正在整理针线活,和丫鬟们一起忙碌着。宝玉赶忙请安,薛姨妈一把将他拉进怀里,笑着说:“这么冷的天,我的孩子,难为你还想着来,快上炕坐着吧。” 说着,便让人倒来热气腾腾的茶。宝玉问道:“哥哥不在家吗?” 薛姨妈叹了口气说:“他就像没笼头的马,天天忙个不停,哪里肯在家待上一天。” 宝玉又问:“姐姐的病全好了吗?” 薛姨妈说:“可不是嘛,你前几天还想着派人来看她。她在里间呢,你去看看她,里间比这里暖和,你在那儿坐着,我收拾一下就进去跟你说话。”

宝玉听了,连忙下了炕,走到里间门前,只见挂着半旧的红软帘。宝玉掀起帘子,一迈脚进去,首先看到薛宝钗正坐在炕上做针线活。她头上挽着漆黑油亮的发髻,穿着蜜合色棉袄,外罩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下着葱黄绫棉裙,一身装扮半新不旧,看起来毫不奢华。宝钗嘴唇不点而红,眉毛不画而翠,脸如银盆,眼似水杏。她平时少言寡语,别人都说她藏拙不露;安分守己,随遇而安,自己也说甘愿保持质朴。宝玉一边打量,一边问道:“姐姐的病大好了吧?” 宝钗抬头看见宝玉进来,连忙起身,微笑着回答:“已经全好了,多谢你记挂着。” 说着,让宝玉在炕沿上坐下,随即吩咐莺儿倒茶。一面又问贾母、姨娘安好,其他姐妹们也都好吗。一面看着宝玉,只见他头上戴着累丝嵌宝紫金冠,额上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身上穿着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系着五色蝴蝶鸾绦,脖子上挂着长命锁、记名符,另外还有一块出生时衔下来的宝玉。

宝钗笑着说:“整天听你说这块玉,我还从未仔细鉴赏过,今天我倒要好好瞧瞧。” 说着,便往宝玉身边挪了挪。宝玉也凑过去,从脖子上摘下玉,递到宝钗手里。宝钗将玉托在掌心,只见它大如雀卵,色泽灿烂如明霞,质地莹润似酥油,还有五色花纹缠绕。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那块顽石的幻相。后人曾有诗嘲讽道: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那顽石也曾记下自己的幻相以及癞僧所刻的篆文,如今也按照图画于后面。只是它的真体极小,才能从胎儿口中衔出。如今若按照它的真实大小来画,恐怕字迹过于细小,让观看的人费眼,也不是件畅快的事。所以现在只按照它的大致形状,稍微展示一些规范,让观看的人在灯下或酒后也能方便阅读。在此注明这个缘故,才不会让人诟病胎儿口中怎么能衔得下这么大的东西。宝钗看完,又重新将玉翻过来,仔细端详正面,嘴里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念了两遍,便回头对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在这里发什么呆?” 莺儿嘻嘻笑着说:“我听这两句话,倒像是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宝玉听了,连忙笑着说:“原来姐姐的项圈上也有八个字,我也鉴赏鉴赏。” 宝钗说:“你别听她的,项圈上没什么字。” 宝玉笑着央求:“好姐姐,你都看了我的,也让我看看你的嘛。” 宝钗被他缠得没办法,只好说:“也是别人给了两句吉利话,所以刻在上面,让天天戴着;不然,沉甸甸的,戴着有什么意思。” 一面说着,一面解开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掏出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宝玉赶忙托起锁来看,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共八个字,组成两句吉祥的预言。也曾按照样式画下形状:

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了念自己玉上的字,笑着问:“姐姐这八个字,还真和我的是一对。” 莺儿笑着说:“这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刻在金器上 ——” 宝钗没等她说完,便责怪她不去倒茶,一面又问宝玉从哪里来。

此时宝玉离宝钗很近,只闻到一阵阵凉丝丝、甜滋滋的幽香,却不知道是什么香气,于是问道:“姐姐熏的是什么香?我从来没闻过这种味道。” 宝钗笑着说:“我最讨厌熏香了,好好的衣服,熏得烟味刺鼻。” 宝玉说:“既然这样,这是什么香?” 宝钗想了想,笑着说:“对了,是我早上吃的丸药的香气。” 宝玉笑道:“什么丸药这么好闻?好姐姐,给我一丸尝尝。” 宝钗笑道:“又胡闹了,药能随便吃吗?”

话还没说完,忽然听到外面有人说:“林姑娘来了。” 话音未落,林黛玉已经轻盈地走了进来。她一见到宝玉,便笑着说:“哎呀,我来得不巧了!” 宝玉等人连忙起身,笑着让座。宝钗笑着问:“这话怎么说?” 黛玉笑着说:“早知道他来,我就不来了。” 宝钗说:“我更不明白你的意思了。” 黛玉笑着说:“要来大家就一起来,要不就一个都不来;今天他来了,明天我再来,像这样错开时间来,岂不是天天都有人来?既不会太冷清,也不会太热闹。姐姐怎么反而不明白这个意思呢?”

宝玉见黛玉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襟褂子,便问:“下雪了吗?” 底下的婆子们说:“下了半天雪珠儿了。” 宝玉问:“我的斗篷取来了吗?” 黛玉立刻说:“是不是,我一来他就要走了。” 宝玉笑着说:“我什么时候说要走了?不过拿来预备着。” 宝玉的奶母李嬷嬷说:“天又下雪了,也不早了,就在这里和姐姐妹妹们一起玩玩吧。姨妈这里摆了茶果呢。我叫丫头去取斗篷,让小厮们都散了吧。” 宝玉答应了。李嬷嬷出去,吩咐小厮们各自散去,暂且不提。

这时,薛姨妈已经摆上几样精致的茶果,留他们吃茶。宝玉夸赞前几天在宁国府珍大嫂子那里吃的鹅掌鸭信味道很好。薛姨妈听了,连忙把自己糟制的也拿了一些来给宝玉尝。宝玉笑着说:“这个得就着酒吃才好。” 薛姨妈便让人去灌了最上等的酒来。李嬷嬷上前说:“姨太太,酒就算了吧。” 宝玉央求道:“妈妈,我只喝一杯。” 李嬷嬷说:“不行!当着老太太、太太的面,哪怕你喝一坛呢。那天我一不留神,不知道是哪个没规矩的,就为了讨你的好,也不管别人的死活,给了你一口酒喝,害得我挨了两天骂。姨太太不知道,他这性子又倔,喝了酒更任性。有时候老太太高兴了,就由着他喝,有时候又不许他喝,何苦让我跟着受气。” 薛姨妈笑着说:“老东西,你只管放心去吃你的。我也不会让他喝多。就算老太太问起来,有我呢。” 一面吩咐小丫鬟:“来,让你们奶奶们也去喝杯酒,驱驱寒气。” 李嬷嬷听她这么说,只好和众人去喝了些酒水。

这时,宝玉又说:“不用把酒温热了,我就爱吃冷的。” 薛姨妈连忙说:“这可不行,吃了冷酒,写字的时候手会打颤。” 宝钗笑着说:“宝兄弟,亏你平时学了那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难道不知道酒性最热吗?如果热着喝下去,发散得快;要是冷着喝下去,就会在体内凝结,要用五脏去暖它,岂不是有害身体?以后可别再吃冷酒了。” 宝玉觉得这话在理,便放下冷酒,让人把酒温热了才喝。

黛玉磕着瓜子,嘴角含笑。正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过来给黛玉送小手炉。黛玉笑着问她:“谁让你来送的呀?真是费心了,我哪能就冷死了!” 雪雁回答:“紫鹃姐姐怕姑娘冷,让我送来的。” 黛玉接过手炉,抱在怀里,笑着说:“你倒听她的话。我平时跟你说的,你都当耳旁风,怎么她一说你就照做,比圣旨还快呢!” 宝玉听出这话是黛玉借题发挥奚落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回应,只能嘿嘿笑了两声。宝钗向来知道黛玉惯会如此,也不去理会她。薛姨妈说道:“你平日里身子弱,受不得冷,她们记挂着你不好吗?” 黛玉笑着说:“姨妈有所不知。好在是在姨妈这儿,要是在别人家,人家岂不是要生气?还以为是嫌人家连个手炉都没有,非要从家里巴巴地送一个过来。不说丫鬟们过于小心,还以为我平时就是这么轻狂惯了呢。” 薛姨妈说:“你这孩子就是心思多,我可没这么想。”说话间,宝玉已经喝了三杯酒。李嬷嬷又上前阻拦。宝玉正和宝钗、黛玉姐妹聊得开心,心情愉悦,哪肯听劝不再喝酒。他只好委屈地央求道:“好妈妈,我再喝两杯就不喝了。” 李嬷嬷说:“你可得小心着点,老爷今天在家,说不定会问你读书的事!” 宝玉听了这话,心里顿时不痛快起来,慢慢地放下酒杯,低下了头。黛玉赶忙说道:“别扫大家的兴!舅舅要是叫你,就说姨妈留你呢。这个妈妈,他喝了酒,又拿我们来撒气!” 一边悄悄推了推宝玉,示意他别理会;一边小声嘟囔着:“别管那老东西,咱们只顾自己高兴。” 李嬷嬷不明白黛玉的意思,说道:“林姑娘,你可别惯着他。你劝劝他,说不定他还能听进去。” 林黛玉冷笑道:“我干嘛惯着他?我也犯不着劝他。你这妈妈也太小心了,平常老太太也给他酒喝,如今在姨妈这儿多喝一口,想来也没什么大碍。难不成姨妈这儿是外人,不该在这儿喝酒?” 李嬷嬷听了,又是着急又是无奈,说道:“这林姑娘,说出话来可真够尖酸的。你呀,这算怎么回事。” 宝钗也忍不住笑了,伸手轻轻拧了一下黛玉的脸颊,说道:“这颦丫头的嘴啊,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薛姨妈赶忙说:“别怕,别怕,我的孩子!来姨妈这儿没什么好东西吃,可别因为这点事儿就放在心上,让我心里不安。尽管放心吃,有姨妈在呢。干脆吃了晚饭再走,要是喝醉了,就跟着姨妈睡。” 说完,又吩咐道:“再去烫些热酒来!姨妈陪你喝两杯,然后就吃饭。” 宝玉听了,这才又有了兴致。

李嬷嬷嘱咐小丫头们:“你们在这儿小心看着,我回家换身衣服就来。悄悄地告诉姨太太,别由着他喝太多。” 说完就回家去了。这里虽然还有三两个婆子,但都不太管事,见李嬷嬷走了,也都悄悄地找借口离开了。只剩下两个小丫头,正乐得讨好宝玉。好在薛姨妈好说歹说,只让宝玉喝了几杯,就赶紧把酒收了。接着上了酸笋鸡皮汤,宝玉痛痛快快地喝了两碗,又吃了半碗碧粳粥。不一会儿,薛姨妈、黛玉和宝玉都吃完了饭,又沏上浓浓的茶,大家一起喝了。薛姨妈这才放下心来。雪雁等三四个丫头也吃完饭,进来伺候。黛玉问宝玉:“你走不走?” 宝玉眼神迷离,带着倦意说道:“你要走,我就和你一起走。” 黛玉听了,便站起身来说:“咱们在这儿待了一天了,也该回去了。还不知道那边的人怎么找咱们呢。” 说完,二人便向薛姨妈告辞。

小丫头急忙捧过斗笠来,宝玉微微低下头,让她给自己戴上。那丫头把大红猩毡斗笠一抖,往宝玉头上一扣,宝玉连忙说:“哎呀,哎呀!你这丫头太笨了,也轻点呀!难道没见过别人戴斗笠吗?还是我自己来吧。” 黛玉站在炕沿上说:“啰嗦什么,过来,我来看看。” 宝玉赶忙凑过去。黛玉伸手整理,轻轻地把束发冠拢好,把斗笠的边缘掖在抹额上面,又把那颗核桃大的绛绒簪缨扶起来,让它颤巍巍地露在斗笠外面。整理好后,黛玉端详了一番,说:“好了,披上斗篷吧。” 宝玉这才接过斗篷披上。薛姨妈赶忙说:“跟着你们的妈妈还没来呢,再稍微等等吧。” 宝玉说:“我们去等她们干嘛,有丫头们跟着就行了。” 薛姨妈不放心,最后还是派了两个妇女跟着宝玉和黛玉回去。二人谢过薛姨妈,一路回到贾母房中。

此时贾母还没吃晚饭,知道他们从薛姨妈那儿回来,心里更加高兴。见宝玉喝了酒,便让他回自己房间休息,不许再出来了,还让人好好照顾他。忽然想起跟着宝玉的人,便问大家:“李**怎么没看见?” 众人不敢直说她回家了,只说:“刚进来,可能有事又出去了。” 宝玉脚步踉跄,回过头来说:“她可比老太太还享福呢,问她干什么!没有她,说不定我还能多活几天。” 一边说着,一边回到自己的卧室。只见笔墨摆在桌上,晴雯迎了出来,笑着说:“好啊,好啊,让我磨了那么多墨,早上你倒是高兴,才写了三个字,扔下笔就走了,害得我们等了一天。快过来把这些墨写完吧!” 宝玉突然想起早上的事,笑着问:“我写的那三个字在哪儿呢?” 晴雯笑道:“这人喝醉了吧。你早上出门的时候,嘱咐把字贴在门斗上,这会儿又来问。我生怕别人贴坏了,亲自爬高上梯贴上去的,这会儿手还冻得冰凉呢。” 宝玉听了,笑着说:“我忘了。你的手冷,我给你暖暖。” 说着就伸手握住晴雯的手,一起仰头看门斗上新写的三个字。

不一会儿黛玉来了,宝玉笑着说:“好妹妹,你可别哄我,你看看这三个字,哪个写得好?” 黛玉仰头看向里间门斗上,新贴的三个字写着 “绛云轩”。黛玉笑着说:“个个都好。怎么写得这么好了?明天也给我写个匾吧。” 宝玉嘿嘿笑道:“又哄我呢。” 接着又问:“袭人姐姐呢?” 晴雯朝里间炕上努了努嘴。宝玉一看,只见袭人和衣躺在那儿睡着了。宝玉笑着说:“好家伙,睡得也太早了些。” 又问晴雯:“今天我在宁国府吃早饭,有一碟子豆腐皮的包子,我想着你爱吃,就跟珍大奶奶说了,说我留着晚上吃,让人送过来,你吃了吗?” 晴雯说:“快别提了。包子一送过来,我知道是给我的,可我刚吃完饭,就把它放在那儿了。后来李奶奶来了,看见说:‘宝玉不一定吃,拿给我孙子吃吧。’她就叫人拿回家去了。” 这时茜雪端上茶来。宝玉便招呼:“林妹妹喝茶。” 众人笑着说:“林妹妹早就走了,还让什么呀。”宝玉喝了半碗茶,忽然又想起早上的茶,便问茜雪:“早上沏了一碗枫露茶,我说过这茶要泡三四次后才出味道,这会儿怎么又沏了别的茶?” 茜雪说:“我本来留着的,刚才李奶奶来了,她想尝尝,就给她喝了。” 宝玉听了,顺手就把手中的茶杯往地上一扔,“哗啦” 一声,茶杯摔得粉碎,茶水溅了茜雪一裙子。宝玉又跳起来质问茜雪:“她是哪门子的奶奶,你们这么巴结她?不过是仗着我小时候吃了她几天奶罢了。如今倒好,她都快成祖宗了。现在我又不吃奶了,白白养着这么个祖宗干什么!把她撵出去,大家都清净!” 说着就要马上去回禀贾母,撵走他的乳母。

其实袭人并没有睡着,只是故意装睡,想引宝玉来逗她玩。一开始听到宝玉问字、问包子的事,觉得还不用起来;后来听到摔了茶杯,宝玉发了脾气,便连忙起来劝解。这时贾母已经派人来问发生了什么事。袭人赶忙说:“我刚才倒茶,不小心滑倒了,失手把茶杯打碎了。” 又安慰宝玉说:“你要是真的想撵她,也行,我们也都愿意走,干脆趁这个机会把我们都撵了吧。这样我们也轻松,你也不愁找不到更好的人来伺候你。” 宝玉听了这话,才不再言语,被袭人等人扶到炕上,换了衣服。不知道宝玉嘴里还嘟囔着什么,只觉得他口齿含混,眼神愈发迷离,袭人赶忙伺候他睡下。袭人伸手从宝玉脖子上摘下那块通灵宝玉,用自己的手帕包好,塞在褥子下面,这样第二天戴的时候就不会冰到脖子。宝玉一沾枕头就睡着了。这时李嬷嬷等人已经进来了,听说宝玉喝醉了,也不敢再去招惹,悄悄地打听他睡了,才放心地离开。

第二天宝玉醒来,就有人来禀报:“那边小蓉大爷带着秦相公来拜访了。” 宝玉赶忙出去迎接,带着秦钟拜见贾母。贾母见秦钟容貌标致,举止温文尔雅,觉得他很适合陪宝玉读书,心里十分欢喜,便留他们喝茶吃饭,还让人带秦钟去见王夫人等人。大家一向喜欢秦氏,如今见秦钟有这样的人品,也都很高兴,临走时都送了见面礼。贾母又给了一个荷包和一个金魁星,取 “文星和合” 的寓意。还嘱咐秦钟说:“你家离得远,要是有时候觉得冷热、饥饱不方便,尽管住在这里,不用拘束。只要和你宝叔在一起,别跟着那些不成器的人学坏了。” 秦钟一一答应,回去后把这些事都告诉了父亲。

秦钟的父亲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已去世。因为当年没有儿女,便从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夭折了,只剩下女儿,小名可儿,长大后生得婀娜多姿,性格风流。因为秦家和贾家有些交情,所以结了亲,把可儿许配给贾蓉为妻。秦业到了五十多岁才得了秦钟。去年秦钟的老师去世,没来得及聘请高明的先生,只能暂时在家复习旧课。秦业正想着要和亲家商量,把秦钟送到贾家的私塾去,以免学业荒废,恰好遇到了宝玉邀请秦钟上学这个机会。又听说贾家私塾现在的老师是贾代儒,是当今的老儒,秦钟去了之后,学业肯定会有进步,将来有望成名,因此十分高兴。只是秦业为官清廉,囊中羞涩,贾家上上下下都是看重钱财的,拜见老师的贽见礼必须丰厚,这可不是轻易能拿得出来的。但又担心耽误了儿子的终身大事,没办法,只能东拼西凑,恭恭敬敬地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亲自带着秦钟到贾代儒家去拜见。然后就等着宝玉上学的日子,好让秦钟一起入塾读书。正所谓:早知日后闲争气,岂肯今朝错读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