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六十八回 苦尤娘赚入大观园 酸凤姐大闹宁国府

话说贾琏出发之后,偏偏平安节度去巡视边境了,大约要一个月才能回来。贾琏没有得到确切消息,只能住在客栈里等候。等到平安节度回来,事情办妥,返程时已经快两个月了。

谁知道王熙凤心里早就谋划好了,贾琏前脚刚走,她回来就叫来各种工匠,收拾东厢房的三间屋子,按照自己正室的样子进行装饰陈设。到了十四日,王熙凤就向贾母和王夫人回禀,说十五日一早要去姑子庙进香。她只带了平儿、丰儿、周瑞媳妇、旺儿媳妇四个人。还没上车,王熙凤就把缘由告诉了众人。又吩咐随行的男人们,都穿上素色衣服,乘坐素色车盖的马车,一行人径直前往。

兴儿在前面带路,一直来到尤二姐家门前敲门。鲍二家的把门打开。兴儿笑着说:“快去回禀二奶奶,大奶奶来了。” 鲍二家的听了这话,吓得魂飞魄散,赶忙飞奔进去报告给尤二姐。尤二姐虽然也吃了一惊,但既然人已经来了,只能以礼相待,于是急忙整理衣服迎了出来。到了门口,王熙凤才下车走进来。尤二姐一看,只见王熙凤头上戴的都是素白银器,身上穿着月白色缎袄,外面披着青缎披风,下身是白绫素裙。她眉毛如弯弯柳叶,高高挑起两端,眼睛似丹凤,眼神中透着精明。容貌俏丽如同春天盛开的桃花,气质清素好似秋天高洁的菊花。周瑞媳妇和旺儿媳妇两人搀扶着王熙凤走进院子。尤二姐满脸陪笑,赶忙迎上前去行礼,开口说道:“姐姐大驾光临,我没能远迎,还望恕罪,实在是仓促了些。” 说着就行礼下去。王熙凤连忙陪着笑脸,不停地还礼。两人手挽手一同走进屋里。

王熙凤坐在上座,尤二姐让丫鬟拿来褥子就要行礼,说:“我年纪轻,自从到了这里,所有事情都是我母亲和姐姐商量着做主。今天有幸和姐姐相见,如果姐姐不嫌弃我出身低微,以后凡事还求姐姐多多指点教导。我也会全心全意,只服侍姐姐。” 说完,就行起礼来。

王熙凤急忙起身还礼,嘴里忙说:“都怪我见识短浅,一味地劝丈夫行事要慎重,不要在外面寻花问柳,以免让父母担忧。这都是你我为他好的一番苦心,怎奈二爷误会了我的意思。他在外面眠花宿柳的事瞒着我也就罢了;可如今娶姐姐进门这样的大事,这也是关乎人家的大礼,他却也不跟我说。我也曾劝二爷早日行此大礼,好为生育后代做准备。没想到二爷反倒认为我是那种善妒的妇人,私自做了这件大事,都不跟我讲。让我有冤无处诉,只能天地可表。十天前我就听说了这件事,担心二爷不高兴,所以没敢先说。如今正好他远行在外,所以我亲自来拜见姐姐,还请姐姐体谅我的心意,劳驾姐姐移步到家中。你我姐妹住在一起,共同劝说二爷,让他慎重对待世事,保养好身体,这才是正理。要是姐姐在外面,我在里面,虽然我愚笨低贱,不配与姐姐相伴,但我的心里又怎能安稳。再说,要是让外人知道了,也太不成体统。二爷的名声也很重要,就算别人议论我,我也不怨。所以我这辈子的名声,全靠姐姐了。那些下人们说的闲话,难免是因为看我平日里持家太严,在背后说些有的没的,这也是人之常情。姐姐是什么样的人物,怎么会信那些话。要是我真有不好的地方,上头有三层公婆,中间又有无数的姊妹妯娌,何况贾府是世代名门,怎么能容我到今天。如今二爷私自把姐姐娶在外面,换做别人肯定会生气,我却觉得是好事。这正是天地神佛不忍心看我被小人们诽谤,所以才有了这件事。我今天来求姐姐进去,和我一样同吃同住,享受同样的待遇,一同侍奉公婆,一起劝谏丈夫。有喜同喜,有悲同悲;情同亲姐妹,和比亲骨肉。这样一来,那些小人见了,自然会后悔以前错看了我;就是二爷回来,他作为丈夫,心里也难免会暗自懊悔。所以姐姐简直就是我的大恩人,让我以前被误解的名声一下子都洗刷干净了。要是姐姐不跟我回去,我也情愿在这里陪着姐姐。我愿意做妹妹,每天服侍姐姐梳头洗脸。只求姐姐在二爷面前替我说几句好话,给我留个安身的地方,我死也愿意。” 说着,就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尤二姐见她这样,也不禁流下泪来。

两人相互见了礼,按顺序坐下。平儿赶忙上来也要行礼。尤二姐见平儿打扮不俗,举止神态都很有气质,料想她就是平儿,连忙亲自拉住她,只说:“妹子可千万别这样,你我都是一样的人。” 王熙凤也急忙起身笑着说:“折煞她了!妹子只管受礼,她原本就是咱们的丫头。以后可别这样了。” 说着,又让周瑞家的从包袱里拿出四匹上等的尺头,四对金珠簪环作为见面礼。尤二姐赶忙拜谢收下。

两人喝着茶,互相诉说着过往的事情。王熙凤嘴里全是自责的话,什么 “都怪我不好,怪不得别人,如今只求姐姐疼我” 之类的。尤二姐见她这样,就觉得她是个极好的人,心想小人不得志就诽谤主子也是常有的事,于是就对王熙凤推心置腹,聊了一会儿,竟然把王熙凤当成了知己。又见周瑞家的等媳妇在旁边夸赞王熙凤平日里的诸多善举,只是太实心眼了,才惹人埋怨;还说:“已经把房屋准备好了,奶奶进去一看就知道了。”尤二姐心里早就想进贾府和大家一起住,如今又看到这样的情形,哪有不答应的道理,便说:“本来就该跟着姐姐去,只是这里怎么办呢?” 王熙凤说:“这有什么难的,姐姐的箱笼细软尽管让小厮搬进去。这些粗笨的东西也没什么用,还让人看着就行。姐姐觉得谁可靠,就叫谁在这里。” 尤二姐连忙说:“今天既然遇到了姐姐,这一进去,所有事情就全凭姐姐安排了。我来的日子也不长,也没管过家,对世事不太了解,怎么敢做主呢。这几个箱子搬进去吧。我也没什么东西,那也不过是二爷的。” 王熙凤听了,就吩咐周瑞家的记清楚,好好看管着把东西抬到东厢房去。

于是催促着尤二姐穿戴好,两人手挽手上了车,又坐在一起,王熙凤还悄悄地告诉尤二姐:“我们家规矩大。这件事老太太一点都不知道,要是让老太太知道二爷在守孝期间娶了你,非得把他打死不可。现在先别去见老太太和太太。我们有个很大的花园,姐妹们都住在那里,人少,不容易被发现。你这一去先在园子里住两天,等我想个办法跟老太太她们说清楚了,到时候再见才妥当。” 尤二姐说:“一切都听姐姐安排。” 那些跟着车的小厮们事先都被交代好了,所以现在不走大门,直接往后门去。

下了车,王熙凤把众人打发走。就带着尤二姐从大观园的后门进去,来到李纨那里和她见了面。当时大观园里十个人有九个人都知道这件事了,如今忽然看见王熙凤带着尤二姐进来,引得很多人过来看热闹,还纷纷问候。尤二姐一一和大家见了面。众人见她长得标致,又和蔼可亲,无不称赞。王熙凤一一吩咐众人:“都不许在外面把风声传出去,要是让老太太、太太知道了,我先让你们死。” 园子里的婆子丫鬟们向来都怕王熙凤,而且这又是贾琏在国孝、家孝期间做的事,大家知道事情关系重大,都不敢管这件事。王熙凤悄悄地求李纨先收留尤二姐几天,说:“等我回禀清楚了,我们自然会过去。” 李纨见王熙凤那边已经把房屋收拾好了,况且又在服丧期间,不方便大肆宣扬,觉得这是正理,就答应先把尤二姐留下来住。王熙凤又想办法把尤二姐原来的丫头都打发走了,还把自己的一个丫头派去伺候她。暗地里吩咐园子里的媳妇们:“好好照看她。要是她有什么闪失或者跑了,都找你们算账。” 自己又去暗中谋划其他事情。家里的人都暗自纳闷,心想:“看她怎么突然这么贤惠起来了。”

尤二姐到了这个地方,又看到园子里的姐妹们都很友善,倒也安心地住了下来,觉得自己找到了好归宿。谁知道三天之后,丫头善姐就开始不太听使唤了。尤二姐说:“头油没有了,你去跟大奶奶说一声,拿些来。” 善姐就说:“二奶奶,你怎么这么不知好歹,没眼色呢。我们奶奶每天既要伺候老太太,又要伺候这边太太和那边太太。这些妯娌姐妹,上下几百号男女,每天起来,都等着听她的安排。一天少说,大事也有一二十件,小事还有三五十件。外面从娘娘算起,还有王公侯伯家的各种人情往来,家里又要调度这些亲友的事务。银子上千两,钱上万贯,一天都要从她一个人手里、心里、嘴里调度安排,哪能为这点小事去麻烦她。我劝你将就着点吧。咱们又不是明媒正娶进来的,这是我们奶奶千古少有,是个贤良的人,才这样对你,要是换个差些的人,听到你这话,大吵大闹起来,把你丢在外面,你死不死,活不活的,你又能怎么样呢!” 一番话说得尤二姐低下了头,心想既然这样,也只能将就着了。

那善姐渐渐地连饭都懒得端来给尤二姐吃,有时候早一顿,有时候晚一顿,拿来的东西还都是剩的。尤二姐说过两次,善姐反而先叫嚷起来。尤二姐又怕别人笑话她不安分,只好忍着。每隔五天八天能见到王熙凤一面,王熙凤总是和颜悦色,嘴里一口一个姐姐叫着。还说:“要是有下人伺候得不周到,你管不住他们,尽管告诉我,我来教训他们。” 又骂丫头媳妇们说:“我太了解你们了,欺软怕硬,背着我,你们还怕谁。要是二奶奶跟我说一个不字,我要你们的命。” 尤二姐见她这么好心,心想:“既然有她在,我又何必多事。下人不懂事,也是常情。我要是告状,他们受了委屈,反而会让人说我不贤惠。” 因此反而替那些下人遮掩。

王熙凤一方面让旺儿在外面打听详细情况,把尤二姐的事情了解得清清楚楚。原来尤二姐早就有婆家了,她的女婿现在才十九岁,整天在外面嫖娼赌博,不务正业,把家里的财产都花光了,父亲把他赶了出来,他现在只能在赌场里混日子。他父亲收了尤二姐母亲十两银子退了亲,可这个女婿还不知道。原来这个小伙子名叫张华。王熙凤把这些事情的来龙去脉都了解清楚了,就封了二十两银子给旺儿,悄悄地让他把张华找来,养着他,让他写一张状子,直接往官府衙门去告,就告琏二爷 “在国孝、家孝期间,违抗圣旨,瞒着亲人,倚仗钱财和权势,强行逼人家退亲,停妻再娶” 等等。这个张华也知道事情的利害,一开始不敢轻举妄动。旺儿回去把情况告诉王熙凤,王熙凤气得骂道:“真是癞狗扶不上墙的东西。你仔细跟他说,就算告我们家谋反也没关系。不过是借他闹一闹,让大家都没脸。要是事情闹大了,我自然有办法平息。” 旺儿领命,只好详细地跟张华说了。王熙凤又吩咐旺儿:“他要是告你,你就跟他对质。” 如此这般地交代了一番,说:“我自有办法。” 旺儿听王熙凤这么说,心里有了底,就又让张华在状子上把自己也添上,说:“你就告我从中往来传递消息,所有教唆二爷做的事情都是我干的。” 张华得了主意,和旺儿商量好了,写了一张状子,第二天就到都察院去喊冤了。

都察院的官员坐堂看状子,见是告贾琏的事情,上面还牵涉到一个叫旺儿的家人,只好派人到贾府去传旺儿来对质。衙役们不敢擅自进入贾府,只能让人带信进去。那旺儿早就等着这件事了,不用人带信,自己就在这条街上等着。见到衙役,反而迎上去笑着说:“有劳各位兄弟了,肯定是我的事情犯了。没办法,快来把我绑了吧。” 众衙役不敢这么做,只说:“您快去吧,别闹了。” 于是旺儿来到堂前跪下。

都察院的官员让旺儿看状子。旺儿假装看了一遍,磕头说道:“这件事我全都清楚,我家主人确实做了这事。但这张华向来和我有仇,故意把我牵扯进来。这里面还有其他人,求老爷再仔细审问。” 张华磕头说:“虽然还有别人,但我不敢告他们,所以只告他的下人。” 旺儿故意着急地说:“你这糊涂东西,还不快说出来!这可是朝廷的公堂,就算是主子,也得说清楚。” 张华这才说出贾蓉来。

都察院的官员没办法,只好去传贾蓉。王熙凤又派庆儿暗中打听消息,得知已经告起来了,就急忙把王信叫来,把这件事告诉他,让他去托都察院的官员,只需虚张声势吓唬吓唬就行,还拿了三百两银子给他去打点。当晚,王信就到了都察院官员的私宅,上下疏通。那官员深知事情的来龙去脉,收了银子。第二天升堂,只说张华是个无赖,因为拖欠了贾府的银两,就编造虚假言辞,诬陷好人。都察院向来和王子腾关系不错,王信回家也只说了一声,况且涉及贾府的人,巴不得赶紧了事,也就不再提这件事,把相关情况都搁置下来,只传贾蓉来对质。

且说贾蓉等人正忙着贾珍的事情,突然有人来报信,说有人告他们如此这般、这般如此,让他们赶紧想办法。贾蓉慌了神,急忙回去告诉贾珍。贾珍说:“我早就料到会有这一着,只怪他胆子太大。” 立刻封了二百银子,派人去打点都察院,又让家里人去应对对质的事。正商量着,有人来报:“西府的二奶奶来了。” 贾珍听了,吃了一惊,连忙想和贾蓉找地方躲起来。没想到王熙凤已经进来了,说道:“好大哥哥,带着兄弟们干的好事!” 贾蓉连忙请安,王熙凤拉着他就进了屋。贾珍还笑着说:“好好伺候你姑娘,吩咐他们杀牲口准备饭菜。” 说完,急忙吩咐备马,躲到别处去了。

这边王熙凤带着贾蓉来到上房,尤氏正好迎了出来,见王熙凤脸色不好,连忙笑着问:“什么事情这么着急?” 王熙凤对着尤氏的脸啐了一口唾沫,骂道:“你们尤家的丫头没人要了吗?偷偷地往贾家送!难道贾家的人都是好的,普天下的男人都死绝了!就算你愿意给,也得有三媒六证,大家说清楚,像个体统才行。你是不是脑子糊涂了,猪油蒙了心,国孝和家孝都还在身,就把人送来了。现在人家告我们,我又像个没脚的螃蟹,在官场里大家都知道我厉害、爱吃醋,如今人家指名道姓地提我,要休了我。我嫁到你们家,做错了什么,你们要这样害我?要么是老太太、太太在你心里说了什么,让你们设这个圈套,要把我挤出去。现在咱们俩一起去见官,把事情说清楚。回来咱们再一起请合族的人,当着大家的面说个明白。给我休书,我马上就走。” 一边说,一边大哭起来,拉着尤氏,非要去见官。急得贾蓉跪在地上磕头,只求:“姑娘婶子消消气。”

王熙凤又骂贾蓉:“你这个遭天雷劈、被五鬼分尸的没良心的东西!你不知道天高地厚,整天搬弄是非,干出这些没脸没皮、目无王法、败家毁业的勾当。你死去的娘在阴曹地府都不会放过你,祖宗也不会容你,你还敢来劝我!” 哭骂着抬手就要打。贾蓉连忙磕头,磕得砰砰响,说:“婶子别生气,小心手,让我自己打。婶子别气坏了身子。” 说着,自己抬手左右开弓,打了自己好几个嘴巴,又自己问自己:“以后还敢不敢再瞎管闲事,顾头不顾尾了?以后还敢不敢只听叔叔的话,不听婶子的话了?” 众人既忙着劝解,又觉得好笑,却又不敢笑出声来。

王熙凤扑到尤氏怀里,哭得惊天动地,大声悲号,只说:“给你兄弟娶亲我不生气。可为什么要让他违抗圣旨、违背亲人意愿,把这坏名声让我背着?咱们干脆去见官,省得捕快衙役来抓人。再者,咱们直接去见老太太、太太和族里的人,大家一起商议,我既然不贤惠,又容不得丈夫娶亲纳妾,就给我一纸休书,我马上就走。你妹妹我也是亲自接回家的,就怕老太太、太太生气,都不敢回禀,现在让她三茶六饭地吃着,有金奴银婢伺候着住在园子里。我这边还赶着收拾房子,和我一样的待遇,就等老太太知道这件事。原本想着接过来大家安安分分的,我也就不提以前的事了。谁知道她早就有婆家了。不知道你们干的什么好事,我一概都不知情。现在人家告我,我昨天急坏了,就算我出去见官,丢的也是你贾家的脸,没办法,我只好偷偷拿了太太的五百两银子去打点。现在我的人还被锁在那里。” 说完又哭,哭完又骂,后来放声大哭起祖宗爹妈来,还做出要寻死撞头的样子。把个尤氏揉搓得像个面团似的,衣服上全是眼泪鼻涕。尤氏也没别的话说,只能骂贾蓉:“你这个孽障!和你老子干的好事!我就说这样不行。”王熙凤听了,哭着双手捧着尤氏的脸,紧紧对着她问道:“你是不是昏头了?你嘴里难道塞了茄子?要不然就是他们给你戴上嚼子了?为什么不告诉我这件事?你要是告诉了我,现在能不平安吗?怎么会闹到要经官动府,搞成这副田地,你现在还埋怨他们。自古就说:‘妻子贤惠,丈夫灾祸就少,外表强壮不如内里强壮。’你要是个有本事的,他们怎么会闹出这些事来!你既没才干,又不善言辞,像个锯了嘴的葫芦,就只会一味地瞎小心,图个贤良的名声。所以他们既不怕你,也不听你的。” 说着又啐了几口。尤氏也哭着说:“何尝不是这样。你不信问问跟着的人,我何曾没劝过,可他们得听才行啊。我能有什么办法,怪不得妹妹生气,我也只能听着罢了。”

众多姬妾、丫鬟、媳妇已经黑压压地跪了一地,陪着笑脸求情说:“二奶奶最圣明了。虽然是我们奶奶的不对,可奶奶也已经数落得够了。当着奴才们的面,奶奶们平日里关系多好啊,现在还求奶奶给留个面子。” 说着,捧上茶来。王熙凤一把将茶摔了,一边止住哭声,挽了挽头发,又喝骂贾蓉:“出去把你大哥哥叫进来。我要当面问问他,亲大爷的孝期才过五七,侄儿就娶亲,这个礼我竟然不知道。我问问,也好学着以后教导子侄。” 贾蓉只是跪着磕头,说:“这件事原本和父母不相干,都是儿子一时糊涂,教唆叔叔做的。我父亲也根本不知道。现在我父亲正打算商量着接太爷出殡的事,婶子要是闹起来,儿子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只求婶子责罚儿子,儿子甘愿领罚。这官司还得求婶子帮忙料理,儿子实在干不了这大事。婶子是什么样的人,难道不知道俗语说的‘胳膊肘往里拐’吗?儿子糊涂透顶了,既然做了这不肖之事,就跟那猫儿狗儿一样。婶子既然教训我,就别跟儿子一般见识,还得麻烦婶子费心费力把外面的事压下去才好。都是因为婶子有我这个不肖的儿子,惹了祸,少不得让婶子受委屈,还得疼疼儿子。” 说着,又不停地磕头。

王熙凤见他们母子这副样子,也不好再继续发作了,只得又换了一副面容和语气,反过来给尤氏赔礼说:“我是年轻不懂事,一听说有人告状,就吓昏了头,不知道刚才怎么就得罪了嫂子。就像蓉儿说的‘胳膊断了往袖子里藏’,还得嫂子体谅我。还得麻烦嫂子替我跟哥哥说一声,先把这官司压下去才好。” 尤氏和贾蓉一起说道:“婶子放心,肯定一点都不会连累叔叔。婶子刚才说用了五百两银子,我们娘俩一定凑五百两银子给婶子送过去,好补上这个亏空,不然怎么能让婶子又落下亏空的名声,那我们就更该死了。不过还有一件事,在老太太、太太们跟前,婶子还得多多周全,千万别提这些事才好。”

王熙凤又冷冷地笑道:“你们瞒着我把事情做了,现在反倒哄着我来帮你们收拾烂摊子。我虽说不聪明,可也没傻到这份儿上。嫂子的兄弟是我的丈夫,嫂子既然怕他断后,我难道不比嫂子更在意吗?嫂子的妹妹就如同我的妹妹一样。我一听到这事,连夜高兴得觉都睡不着,赶忙让人收拾屋子,就想着把她接进来一起住。倒是那些下人们见识短浅,他们说:‘奶奶您太好说话了。要是依我们的想法,先回禀老太太、太太,看看他们怎么说,再收拾房子去接人也不迟。’我听了这话,气得想打骂他们,他们才闭了嘴。谁知道偏偏事与愿违,打了我的脸,半路上又冒出个张华来告状。我听说后,吓得两夜都没合眼,又不敢声张,只能找人去打听这张华是什么来头,怎么这么大胆。打听了两天,才知道他是个无赖、叫花子。我年轻不懂事,还觉得好笑,心想:‘他能告什么呢?’倒是那些小厮们说:‘原本是二奶奶您许了他的。他现在急得没办法,冻死饿死也是个死;现在有这个理由能抓住,就算死了,也比冻死饿死强。他告状也情有可原。这事本来就是二爷做得太急了。国孝期间犯了一层罪,家孝期间又犯一层罪,背着父母私自娶妻是一层罪,停妻再娶又是一层罪。俗话说:“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他是穷疯了的人,什么事做不出来,况且他还占着理,不告难道还等别人请他不成。’嫂子你说,我就算有韩信、张良那样的智谋,听了这些话,也被吓得没了主意。你兄弟又不在家,我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没办法,只能拿钱去打点,可谁知道钱花得越多,越被人抓住把柄,人家越发来敲诈。我就像耗子尾巴上长疮,能有多少脓血呢?所以又急又气,只能来找嫂子你了。”

尤氏和贾蓉还没等王熙凤说完,就连忙说道:“婶子您别操心,这事肯定会料理好的。” 贾蓉又说:“那张华不过是穷急了,所以才豁出命来告状。咱们现在想个办法,干脆许给他些银子,让他认个妄告不实的罪,咱们帮他把官司了结了。等他出来,再给他些银子就没事了。” 王熙凤笑着说:“好孩子,怪不得你做事顾头不顾尾,原来你是真糊涂。要是照你说的做,他暂时答应了,打完官司又得了银子,眼前的事看似解决了。可这些人都是无赖,银子到手很快就花光了,到时候他又会找别的由头来敲诈。要是这事再被翻出来,咱们虽然不怕,可终究还是担心。他要是说既然没毛病为什么还要给他银子,那这事就没完没了了。”贾蓉本就机灵,听王熙凤这么一说,便笑着说:“我还有个主意,‘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这事还得我来解决才行。现在我去问问张华的想法,看他是一定要人,还是愿意拿了钱了结此事再娶。他要是说一定要人,那我只能去劝我二姨,让她出去再嫁给他;要是他说要钱,我们这边就给他些。” 王熙凤赶忙说:“话虽如此,可我怎么舍得你姨娘出去呢,我也绝对不会让她去的。好侄儿,你要是疼我,就多给他些钱才是。” 贾蓉心里明白,王熙凤嘴上虽这么说,其实心里巴不得尤二姐能出去,这样她就能落个贤良的名声。所以贾蓉连忙应承,王熙凤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王熙凤这才高兴起来,又说:“外头的事好办,可家里到底该怎么办呢?你也得跟我一起过去回禀才行。” 尤氏一听又慌了,拉着王熙凤求她出主意,该怎么撒谎才好。王熙凤冷笑道:“既然没这本事,当初谁叫你干这事的。现在又这副样子,我看着都来气。我本不想出主意,可我这人就是心慈面软,别人怎么捉弄我,我还是一片真心。没办法,这事我来担着吧。现在你们别出面,我带着你妹妹去给老太太、太太们磕头,就说原本就是你妹妹,我看她人很好。因为我一直没生孩子,本来就打算买两个人进屋里服侍,现在既然看到你妹妹这么好,又是亲上加亲,我愿意娶她做二房。只是因为她家中父母姊妹最近都去世了,日子过得艰难,实在没法度日。要是等百日之后,可她无家无业,实在等不了。我就想着先把她接进来,厢房已经收拾好了,让她暂且住着,等服丧期满再正式圆房。我就凭着这张厚脸皮,死活赖过去,出了什么错,也找不到你们头上。你们母子俩想想,这样行得通吗?” 尤氏和贾蓉一起笑着说:“到底是婶子您宽宏大量、足智多谋。等事情办妥了,我们娘儿俩一定去拜谢您。” 尤氏赶忙让丫鬟们伺候王熙凤梳妆洗脸,又摆上酒饭,亲自给王熙凤递酒夹菜。

王熙凤也没多坐,坚持要走。回到园子后,她把这事告诉了尤二姐,还说自己如何操心打听,又如何想办法,必须得如此这般才能救下众人无罪,还说自己得去解决这个难题,大家才能平安无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