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明中祖:朱慈烺 > 第104章 李自成败逃北京

明中祖:朱慈烺 第104章 李自成败逃北京

作者:斌斌有理被注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8 01:16:33 来源:书海阁

北京,紫禁城。

此时正在举行登基大典,而登基之人,正是我们在西安已经登过一次基的大顺皇帝,李自成。

登两次基的皇帝,古今罕见,李自成也算是开了先河。

“额在西安登基,总感觉名不正言不顺,还是国师的法子好,额在北京再登基一次,也算是名正言顺的天下共主了。”

“只是狗贼吴三桂可恶,竟然勾结鞑子,这北京是待不下去了,咱还是回西安再做计较,后头一定要摘了吴三桂的狗头。”接受朝贺完毕的李自成恨恨的对身边的牛金星说道。

“陛下说的是,此番我军失利,北京也无法就食,还是先回西安休整,待恢复元气,到时陛下无论是东出山西,还是南下潼关,大兵一发,自然望风披靡。”

牛金星这时候已经彻底失望了,取得江山,才知道江山如此难坐,很明显,李自成坐不住这江山,他连手下的各路反贼都整合不在一起,如此的一盘散沙,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在北京他搜刮了不少财物,此番撤退,他已经想好了,自己走南路,去山东一下统筹南路军撤退,到时借机跑路,带着财货直奔江南,找个没人认识的地方,过富家翁的生活,自己穷了大半辈子,是时候该享受享受了。

开国?呵呵,别搞笑了,农民起义,终难取天下啊,像太祖这样的牛人,真是千年难遇啊,所以,现在牛金星也就敷衍着李自成,你想咋滴就咋滴。

“好,各军准备的怎么样了?”李自成结束了这场草草举办的登基大典,就想着赶紧上路了,在北京耽搁搜刮了半个月了,再不走,鞑子要是围城了,那就完了,所以他现在迫不及待的想赶紧离开了。

“陛下,各军早已准备完毕,财货都装好了,现在就等着陛下下令还京了。”各军确实都等的不耐烦了,走都要走了,你非搞个什么登基大典,你还登上瘾了不是?

“那就出发,回西安。”李自成大手一挥,就下令撤退。

“可是陛下,我们从山西还京确实快,但河南山东等地的军队怎么办,不若如此,臣分走南下,经潼关回朝,顺路布置一下沿途各地的防守,陛下自带大军走山西回朝,陛下意下如何?”

“好,既如此,那就辛苦国师了,额让李岩等部随你同行,听说这朝廷他娘的转性了,整个北方现在无法无天,连官军都他娘的做起了山大王,你可得小心安危啊。”

说起这,李自成也是暗骂,你是朝廷,是官军啊,怎么能走我们的路呢?你这一搞,我走啥路啊?

定下章程,李自成率大军、流民上百万,浩浩荡荡的离开了北京,不明缘由的多尔衮还真就被吓了一跳,以为李自成要倾巢而出和自己拼命了,于是赶紧召集众将,商议军事。

“监视北京的探马来报,李自成率百万之众,已出了北京城,根据后续的探报确定,李自成当了所有家当,向西北方而去,诸位都说说吧,我大清应如何应对?”多尔衮强压着激动说道。

“真的?哥,要是如此,那简直是我大清的天赐良机啊,哥,你给我两万骑兵,我立即追杀,可不能让李自成这么轻易的就退走啊。”

“之前一战,他骑兵损失殆尽,步兵纵有百万,也是待宰鼠辈,我军应该骑兵尽出,狼群追赶羊群,可是我大清勇士的强项。”豫亲王多铎率先建议追杀。

“十五叔所言有理,败军之将,不厌其多,况且是我大清最拿手的骑兵蚕食步兵。只要杀得李自成军心溃散,败他百万大军亦不难。”

“此时明廷已龟缩南方,北方之地,只要我们消灭了李自成,那北方就是我们的了,这时候,打的李自成越狠,日后收取北方就越简单。”

肃亲王豪格虽然和多尔衮兄弟不对付,但这个时候,还是赞同对大清有利的多铎提议。

“老夫也同意追击,但应该先进驻北京,立于不败之地。”礼亲王代善提出了老成持重的建议。

“代善哥哥说的不错,我们先收取北京,北京城高墙厚,比山海关更易防守,但山海关的修筑也不能停下,要做两手准备,尼堪,你就留守山海关加筑城防吧。”多尔衮安排一声,又转头看向吴三桂:“平西王怎么看?”

“臣以为各位王爷所议甚妥,臣愿率关宁军为先锋,追击顺军。”吴三桂请缨为先锋,一是急于立功自证,二是避嫌,多尔衮肯定不会让他留守山海关,还不如自己主动点呢。

多尔衮满意的点点头,暗道一声聪明,这才又转头看向范文程:“范学士怎么看?”

“摄政王英明,各位王爷的建议甚好,一切由摄政王裁决。”范文程不是多尔衮的亲信,他是黄台吉的亲信,现在这种情况,范文程也是小心翼翼,生怕多尔衮拿他开刀。

“洪尚书,兵部可有异议?”多尔衮又问洪承畴。

话说,多尔衮也是舍得,其他尚书都是宗室亲王署理,独独兵部,他把自己兼任的尚书一职交给了洪承畴,可见其胸襟气度确实不是一般,给了洪承畴足够的信任和重用。但反过来想,多尔衮早已在行大清皇帝之职,确实没时间再去管理一部事物,干脆交给兵略过人的洪承畴,也算物尽其用了,其中帝王手段已炉火纯青,既是拉拢,也是任贤。

“臣觉得,不光兵部,户部和吏部应该也要跟上,我大清要的是治理,不是李自成般的抢掠,所以,每下一地,都应和辽东一样,开官设衙,治理地方,巩固政权,这样,才是长治久安之道。请摄政王明鉴。”洪承畴不愧是正经科班出身,确实比宋献策之流的秀才眼光高了不止一筹。

“哈哈哈,好,本王得洪先生,胜过千军啊,此言甚合我意,着吏部、户部随员,安抚百姓,任命治所官员,治理地方,尽快恢复平稳,对我大清入主中原至关重要,不得马虎。”

多尔衮见豪格、代善和自己三方意见相同,就不再犹豫,正式宣布:“命豫亲王多铎、英亲王阿济格领军北上追击李自成部,务必杀伤李自成的兵马根基,平西王吴三桂率本部为先锋,即可出发。”

“谨遵摄政王令。”

“肃亲王豪格、克勤郡王罗洛浑率军南下,追击李自成偏师,平定直隶,若进展顺利,可继续南下山东,还有,尽快拿下天津。”

“我军几次入关,皆在此受阻,据密探得报,此处为明廷在北方的重要军事据点,武器作坊就在此处,所以,务必要拿下,明军多赖火器,此行,就以恭顺王、智顺王、怀顺王为先锋,率领天佑军、天助军,以火器对抗,剿灭明军重镇。”

“臣领旨。”豪格、罗洛浑、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跪地接旨。

多尔衮此举,颇为巧妙,令骑兵追击李自成步军,而且是农民军,他没说的是,探报李自成大军只十几万人北上,其他的大都是流民,这仗简直太好打了。

杀溃流民,李自成大军必受影响,一旦形成大溃败,流民的冲击李自成大军就受不了,所以此路颇为简单,所以他就让哥哥弟弟去捞此大功去了。

至于李自成偏师,其实无关紧要,主要是平定直隶和天津,据报明廷已在北方实现团练,现在是各路人马,妖魔群集,而且是全民皆兵的状态,全是武装兵马,可以想象,相当难啃。

而天津,在前几次进攻被阻之后,大清就做过调查了,此处是大明皇太子朱慈烺主持的新军基地,改革军力的试点。

虽然刚开始有点不屑一个小屁孩的能力,但后面的火器化军队使进攻的清兵几次受挫,这才引起了多尔衮的重视。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天津竟然驻扎着水陆近五万大军,而且是以火器为主的明军,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又派了原本驻防北京的十万明军进入山东,准备阻击闯军南下,现在,南下之路可谓是满地皆刺。

所以,这个艰难的打头阵的任务,就光荣的交给了和自己不对付的死对头,黄台吉长子,豪格身上。要是硬磕,损失的是豪格的实力。

要是不能完成任务,那自己就有向他发难的正当理由,怎么算都不亏,这就是统筹统治者和执行者的信息差啊。

谁让自己是辅政亲王呢?要不是豪格作祟,自己早就登上皇位了,何苦让给福临那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可恨啊,迟早要豪格不得好死,哼。多尔衮心里发着狠。

豪格此时还一无所知,李自成一个偏师,天津一个小据点,都不够自己吃的,何况还配了一万人的火器化军队打头阵当先锋,自己岂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打到淮河?

以前入关劫掠,照样打穿北方,兵峰直指南京,要不是没有水师,说不得早就渡江南下劫掠了,南方那才叫一个富庶啊。

结果也确如多尔衮所料,李自成一路接连大败,损兵折将,狼狈的跨过黄河,逃回了陕西,整个宣府、大同地区的地盘全部丢失。

这还要得亏了山西北部大多是山地纵横,关隘林立,得益于内外两道长城等关隘阻拦骑兵,这才没被全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