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 > 第129章 张献忠陷泌城等处、山东李廷实、河南袁时中等

张献忠陷泌城等处

辛巳(1641年)六月初六庚戌这一天,贼军攻陷了宿松和英山,张献忠和罗汝才合力攻打信阳,成功获取了左良玉军队的军旗,并指示其他贼军打着这些旗帜突袭泌城,进而攻陷了泌城。七月时,贼军再次攻陷英山,但随后在麻城遭到丁启睿的重创,罗汝才被迫逃走并投靠了李自成。总兵黄得功的部队发生叛变,向西投奔了张献忠。张献忠的军队又攻陷了郧西。到了九月,张献忠的部众在南阳地区分散,他仅带着几百名骑兵投奔了李自成。李自成本欲杀掉张献忠,但罗汝才派出五百骑兵资助张献忠,使得张献忠得以向东逃逸。到了十月,张献忠重新纠集兵力与李自成会合。

张献忠的行军策略就像暴风雨般突然降临,撤退时又如鬼魅般难以捉摸,因此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他的军队一会儿疾驰至江北,一会儿又转向楚豫之地,横扫三省,使得官兵疲于奔命,无法有效追击或防御。这正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灵活运用避实击虚的战术。当时的将帅们纷纷陷入了张献忠的战略陷阱之中,却浑然不觉。据说徐以显曾教授张献忠孙武、吴起的兵法,自此之后,张献忠的军队进不可挡,退不可追,其战略部署与孙子兵法中的虚实之策相得益彰,堪称狡猾而又难以制服的贼寇典型。

山东李廷实

辛巳(公元1641年)正月二十八日甲辰,山东地方的土匪李廷实和李鼎铉攻陷了高唐州。当时,山东各地盗贼蜂起,纷纷响应,导致京城周边的道路被阻断,数百万的直隶地区的饷粮被困在兖州无法送达。东平的官吏和胥役发动叛乱,引领贼寇攻入并占据城池。巡抚王国宾紧急下令,令总兵刘泽清出兵平定东平的贼寇,并成功收复了城池。到了二月,东部地区的盗贼势力越发猖獗,从徐州至德州的广大区域,处处可见尸横遍野,加之严重的旱灾、蝗灾和大饥荒,百姓饥饿至极,甚至出现了父子相食的惨剧,道路上行人几乎已经断绝。

己丑日,鲁王捐赠数万两银子,招募士兵以保卫地方、抵抗盗贼。三月,王国宾被革除职务,朝廷任命杨御藩与刘泽清共同集结兵力,共同剿灭曹州和濮州的贼寇。到了五月,朝廷设立了徐州、临清、通州、浑河四个军事重镇,以保护漕运安全,防止东部贼寇的侵扰。直至次年壬午正月,盗贼之乱才逐渐平息。

河南袁时中

辛巳(公元1641年)正月,河南当地的土匪艾一、侯二、侯四纠集了数千人马,在封邱县被知县击败。到了二月二十一日丙寅日,土匪攻占了新野。二月二十二日丁卯日,土匪又攻陷了河阴,并占据了该地。游击将军高谦对该地进行了为期七天七夜的围攻,最终成功收复。同月,河南土匪瓦子、一斗谷等势力全部归附于李自成,共同围攻开封。五月,河南的土匪头目袁时中聚拢了多达二十万的部众,企图跨越长江北岸,侵犯凤阳和泗州地区。面对这群如蚂蚁般蜂拥而来的盗贼,总督朱大典成功击败了他们。贼寇丢弃大量牲畜连夜逃窜,丁酉日,总兵刘良佐挑选精锐骑兵追击五十里,贼寇溃不成军,战场上尸横遍野,丢弃的兵器遍布田野。这支二十万人的贼寇队伍瞬间土崩瓦解。

到了崇祯十五年八月,徐镇游击将军赵崇新在夏邑与袁时中谈判招抚事宜,却最终被杀害,这是因为袁时中假意接受招抚。袁时中趁地方官员不备,突然发起袭击,劫持了萧县知县离去。到了崇祯十六年五月,袁时中被李自成所杀,他的势力小袁营也随之覆灭。袁时中从草莽之间崛起,短短三年时间聚集了二十万之众,却又快速消亡。

泰安土寇

在泰安地区,大约有十万规模的地方土匪团伙四处肆虐,他们所到之处大肆焚烧掠夺,甚至残酷屠杀婴儿和幼儿,不留活口。这些土匪一路洗劫至扬州南沙河店,摧毁了十六艘漕运船只,随后又转向东北方向行进。在徐州,当地的土匪势力与之汇合,共同围攻了丰县。

志异

辛巳(公元1641年)正月二十六日壬寅这一天,天空被厚重的黄色雾气笼罩,阳光昏暗无光。嘉兴城内响起如雷般的巨响,当时人们称之为“城愁”。二月,山西偏头关地区出现了天鸣现象。六月,两京、山东、河南、浙江等地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和蝗灾。据无锡的实录记载:立春过后连续两个月阴雨连绵,雨水如注,河流湖泊水位上涨,导致小麦歉收。到了秋天,干旱的情况更加严重,米价飞涨,贫困的百姓连做饭的柴火都没有,只能采摘野菜和草根充饥,路上饿殍遍野。地方官府考虑启动官方卖粮措施,但在购买粮食的过程中,场面极度混乱,强壮并且离市场近的居民一天内多次购买,借此牟利;而较弱和离市场远的居民却难以买到一口粮食。

那时,徽州地区的米价尤其昂贵,由于该地多山少田,干旱的影响更为严重。崇祯十三年庚辰(公元1640年)年,米价高达五两二钱每石。十四、十五两年(公元1641、1642年),米价稳定在五两每石。到了清朝顺治八年辛卯(公元1651年),米价攀升至七两五钱每石,而且当时一石米中还要掺杂一斗糠皮和一斗水,实际上纯米只有八斗。富裕家庭每人每天也只能分得三合米,甚至很多婢女不得不逃离家乡到外地谋生。

这一年,从长江以北到江南苏州、杭州一带,沿路都是挨饿的灾民,彼此相依。六月时,米价涨至二两七钱每石,后来甚至达到三两二钱每石;麦价为二两二钱每石;每斤油的价格是八分钱。整个社会民生凋敝,景象凄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