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脚印浅浅 > 第2章 南海

脚印浅浅 第2章 南海

作者:大道独行AK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6 15:07:39 来源:书海阁

按照广东南海公司要求报到的时间,我并没有随西安应聘者集体出发,而是在第二天,直接从西安飞去了广州白云机场,从机场乘民航大巴到广州民航行售票楼。因为对那里环境很熟悉,向西跨过广州火车站,约一公里左右,便是当时广东省长途汽车站。很快,就又乘坐上了去往广东南海市的长途汽车。车子大约一个多小时后,我中途下了车。

因为当时的工厂,在一个叫南海汉旺镇上的工业区里。在镇上,搭乘了一辆摩的,驾车的师傅听我要去的那家工厂,脚一踩,就上路了,看来他对这个厂很熟悉。走过典型渔村的街道,再穿巷,拐出镇子的北口。马路的两旁,竟是芭蕉林子,往前向东,上了一条正在拓宽的路,由于柏油还没铺设,竟是些南方固有的红粘土。当时,刚下过雨不久,路面还有部分的小水坑,师傅小心翼翼的开着。不一会,再北拐,不远处连片,向西延伸的工厂区映入我的眼帘,师傅告诉我,我应聘报到的光学仪器厂到了。

下了车,付了摩的师傅的车资,我在工厂的东门口,向门卫说明了来意,他开了旁边的侧门,把我让了进去。进了屋子,里面还见到了同时应聘到该公司的一对西安夫妇老乡。大家互相问了好,得知他们是昨天随同大部队,集体从西安火车出发来的。后来,又来了三位老乡,在随后一个小时内,大家都陆续到齐。这时,出来一位女工作人员,我们都拎起行李,逃荒似的跟随她,向工厂深处走去。

南海光学仪器厂,坐落在南海汉旺镇第二开发区,目前,除了它开工外,西边其它几个工厂,还在建设,工厂外围,依然都是芭蕉林,周围的生活配套设施,还都在建设中,但公司里面的绿化和植被都很到位,南方湿热和多雨的季候,随便栽种下去的植物,都会郁郁葱葱。

进了工厂,向西,路的两旁全是三层的工厂区,一座座挨着,甚是宏伟,也很整洁,公司墙面,主基调是浅色。当时,还是中午十一点多,工厂还在上班,路过厂房的时候,也能看到窗户里忙碌的身影,几处厂房边上,铲车在来回的忙碌着。过了第四栋厂房的北侧,是一栋二层的楼房,我们在挂有人事部招牌的门口,停了下来稍做停留,又被领到了东侧一个偌大,类似教室的房间里。大家按照工作人员要求,落座不久,就进来了当时在西安招聘我们的人事经理,后面还跟进四位中年男子和两位女士。从后来的讲话中,得知其中一位戴眼镜的长者,是公司的总经理,其他分别是人事部、技术部、生产部、品质部的相关干部。因为这是一家台商独资企业,所以,他们管这里的领导统称为干部。

经理先讲话,大意都是欢迎大家来公司就职、公司介绍、未来岗位的分配等。随后,宣读了被分配到不同部门人的名单,我一人被分到技术部,其他都分别去了生产部、品质部等部门。分完工作不久,下班的铃声响起,人事部宣布,下午大家各自去各自的部门,由那里干部带领大家办理入职正式手续,和安排宿舍,因到了吃饭的时间,我们的行李,也就先放在培训室里。同来的,都去公司食堂就餐了,我由于没有带自己的饭盒,只有跟着公司的老员工,从中间的南门,出了工厂区,到外面食品街,去吃个便饭。

这里的食品街,实际上是在公司的南墙外,一溜临时自然形成各种生活零用商店、杂货店和吃饭小堂居多。因附近都是芭蕉林,也就除了公司食堂外,算唯一可以在这里吃饭。

两排小店,中间一条窄窄的道路,当时,刚下过一场过**,路面有些泥泞,卫生状况不是很好。因为正值中午吃饭时间,各档口里,都是身穿该公司服装的年轻人,男男女女,说说笑笑,也很吵杂,巷子里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饭菜的味道和炊烟。

我在南侧靠东的一家小店坐了下来,服务员提着茶壶,给我上了茶水,我向她要了一碗炒面,外带一个炒菜。不一会,就吃完了饭,我索性坐在那里,临时休息了一会。

其实,从中午到此刻吃饭,有一种对这家企业很失望的感觉,也许它不是我之前所经历和想象中的企业,觉得想的和现实落差很大,加之周围确实有些荒芜,没有已往见过工业区的成型设施,在和几年前我所在东莞相比,这里简直是落后了好些年,各型的配套就更不用比较了,一种凄凉,袭上心头,但想到还没上班,既然来了,就等报道了再说。

由于距离下午两点上班,还有近一个小时,宿舍还没分配,我后来就一个人,在附近溜达,估摸时间差不多了,就又重新进了公司的南门。向西走,碰到了在公司食堂吃完饭的老乡们。我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大家一起,说说笑笑,似乎一下变得熟悉起来。我在门口先前碰到的那对夫妇,则满腹牢骚,他们对于公司的吃饭,很有看法,当时我没去吃,只是听他们的描述。原来公司的吃饭,不分干部和普通员工,都在公司大厅里进行,分了好多个摊位,自行排队去打饭,自己买菜票。拿他们的话说,就像在工地吃饭一样,只是多了一些简易的饭桌和凳子,言谈中,感觉到了设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我没中午体验,但心里也做好了不乐观的心理准备。下午,我们首先去了各自报到的部门,我是在一位部门女职员的带领下,去了技术部,见到我的本部领导,随后,把我分配到了主管望远镜产品所在的小组,很快,我的办公位子和日常办公用品,也领到了手。等我把自己的办公位置收拾好不久,人力资源部门电话过来,让我们新来的拎行李去分派宿舍。在早上培训教室外,跟着报到的大队人马,在总务后勤人员的带领下,去了公司西头北面的一栋楼房,拿到了自己宿舍房间钥匙。我的房间是在一楼,那个房间,我开了门才吃了一惊,一处三十平米的房间,东西两侧顺墙,各摆放着四张架子床。屋子里面很是不整齐,除了我的一张下铺空床外,其他都歪歪斜斜的挂满了蚊帐,有些被褥,都没有来得及叠,而是蜷曲在床内,一看就是人从里面抽出来的样子。墙角、床下及门后,都堆着杂物,两张桌子上饭碗、筷子,也是凌乱的放置在那里,竟然还有没洗的几个。我顿时觉得一种失望至极,天呐!屋子里居然上下铺住满十六位工友,这是我从来也没遇到的景象,看来公司对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真是“一视同仁”,我暗自叫苦。

后来,我在楼道里,也碰到了此次从西安同来的刘辉,一位戴着眼镜,很文静二十五岁的小伙。他房间,分到了我的隔壁,办公地点在我隔壁的质量部门。刘辉告诉我,其他几个老乡,也很有意见,他对我说,从没见过这样的工厂,言谈中,他对这里也很是有意见,但其他老乡,也许都是第一次来这边打工,也许是他们有怨言,不谈论的缘故。总之,感觉他们好像还比较容易能忍受,但我由于有了第一次打工的经历和对比参照,所以,还没有进一步了解公司的深层,就已经有了种隐约的厌恶感,心想这里还能待下去吗?。

晚饭,我才真体会到了他们中午吃饭的描述了。在公司的小卖铺里,买了个饭盒,随着一群群、一队队在打饭桶跟前排队的员工,我费了老半天,才打到了份米饭和两份荤菜。米饭感觉像是中午的剩饭,菜也是大锅煮,而非严格意义炒出来的。新来的几个包括刘辉,就找了个空闲的条桌,坐下来吃饭,不一会吵哄哄的食堂里,就挤满了人。我们还算来的早,能有个就餐的座位,后来的,居然只能蹲在地上吃饭。看到这种的情景,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因为,除了我们这明确能看出是公司技术人员的模样外,大部分都是二十岁出头左右的普通员工,天南地北,各种口音都有,从他们的吃饭、言谈和举止中,却没有丝毫觉得不适应的,他们似乎已经习惯,和坦然接受了这里的环境和习惯,都相当的快乐和开心,我则心情沉重。我观察了一下,这里的女孩子能占到百分之八十左右的比例,说说笑笑,也甚是开心。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几个,十几分钟就把一顿饭对付了过去。

今天是周六,晚上公司加班的部门很少,我们几个,就在公司里转来转去。也巧,周六公司会在饭堂和宿舍中间的空地上,放映露天电影,我们几个,实在无聊,也在晚上八点去了那个空场。在那,已经聚集了好些员工,我们在很远的地方,挑了一处空地,都围蹲在那里。那天,到底放映的什么电影,我现在没有了印象,我们其实不是在看电影,而是聚集一起发牢骚,中心是从公司住宿、饭食开始痛斥。那刻,也许是受到他们的感染,我整天压抑在心里的埋怨,也跑了出来,我清楚记得我告诉他们,依目前的状况看,我是不会在这里长期打工下去的,但我没有把我大约二十天后,要去的另一家公司报到的事情给说出去。电影没完,我们几个中的三个,就提前起身返回宿舍去了。在宿舍的楼道里,我就听到了我们屋子里说话的声音,进去后,几目对视,只是礼貌的点点头。因为生疏,我只是收拾了自己床铺和挂上蚊帐,南方这里晚上的蚊子,是相当厉害。最近一些天,时不时的就下雨,天气的湿度很大,加之温度逐渐升高,人稍微动动,就开始冒汗。

时间已经十点多,距离房间熄灯十一点钟,也快到了。我问了同室室友冲凉的地方,夹起刚买的塑料脸盆,带着洗漱物件,就向最里面房间走去,找到洗漱房。其实,里面也就是隔了几个相对独立的冲凉位置,进去时候,已有人在那呼啦啦的冲着了。我水一放,就冒然在龙头底下一站,猛然周身一抖,天!这么冰冷的水,原来这里,没有什么可以调整的热水,大家都是用冷水冲。当时,虽已是五月中旬的季节,南方温度也升高了不少,但晚上还是有些凉,湿度很大,冲洗是必须每晚进行的。匆忙的冲了冲,屋子里的灯光,很暗淡,连个换洗衣服放置的位置都没有空地。匆匆冲完凉,很快返回自己的屋子。这时,屋子里大部分的人都回来了。有几个明显是老乡关系,还在聊谈,其余的,基本都开始上床休息了。我因为第一天,和这里人都不熟悉,就拉上蚊帐,很快躺在自己席子上。那一夜,也许是白天折腾缘故,居然睡得很死,中间也没起夜。根据公司以往的做法,作为新来技术人员,都要先去不同的部门,熟悉一段时间的产品生产过程。随后的几天,我就在几个不同工作位置,熟悉和观摩操作内容,其实,更多还是在了解生产线如何装配,包括普通员工装配工艺流程,这样的过程,走马观花了三天。后来,我更多地趁这段时间,要么我找刘辉,要么他来找我。去的多的地方,就是每个车间的检验房间,因为那里,一般都是几个人一个屋子,既清静,又产品齐全,而且还可以详细看一些数据记录,对于产品尽快熟悉,也能缩短实习的周期。在那里,也常用各式样的望远镜,观看远处的景色,其实,也是无聊时才如此,但这些偷懒的时候,也要避过管理者,特别是台商的干部,因为,听这里的员工说,台干部一般管理很横。其实,在随后日子里,我逐渐也明白了,也就像以前我打工时候,大家所形成的共识,就是很多打工者,不愿意去日资和台资企业,因那里的管理和各种规章制度都很严,大部分台资企业,是推崇日资企业的管理制度,所以这两类型企业,都有着相近管理模式,对待员工有事情没事情总爱折腾你,什么企业文化和环境6S之类管理,工厂的管理、摆放、生产作业和完成工作时间,甚至是工作节拍,都抓得很是严格。这里也是一样,公司每个星期一,还要集体搬凳子,集中在各自不同的区域,去接受台籍干部训话和讲评,觉得有点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作风,台资企业管这叫早课,没有办法,也只能如此,好在自己还在熟悉工作阶段,虽然觉得很是不适应,打工嘛,干好自己工作就是了,这么多的“歪门邪道”和讲究,我们几个几次碰到一起,都满腹牢骚这些东西。

一周很快就过去了,当时,工厂休息的是周日,头一天我听说刘辉周日要去他老乡那里,拿他的部分行李,问后得知,他要去的是东莞宏远工业区,我马上意识到,何不和他一起去,一边陪他去转转,我也正好顺路看看我第二个有可能要去上班地方。说实在的,目前这个家台资企业,我是越来越不想再多待了,辞职也就是早晚的事情。刘辉听了,也很高兴我和他同去。当时的广东,说实在的,外来流动人口比例大,社会上各种被抢的事件也经常有之,甚至本地人经常设置各种陷坑,欺负外来的人,特别是针对打工者,经常的防范心理,造成我们常有结伴出行的习惯。

我就在周日早上,带上第二家报到企业的通知书,及我的各式证件,与刘辉如约坐上了从南海到东莞的长途汽车,大约三个多小时后,就到了东莞海关车站,换乘十七路公交车,顺利到达了宏远工业区。

多么熟悉的地方,几年来,但这里还是有了些变化,西去的大桥通车了。之前,我来老乡这里暂住的地方还依稀可见,但已是今非故人。

很快,刘辉在宏远工业区的北侧家属区一栋房子里,找到了他的老乡,他先和他老乡打个招呼,我们就去楼下,他老乡请我们吃了顿便饭,随后,又返回租住地方,休息了一会。时间来到了下午两点多,我就让他陪我去我第二个将来的报到单位。

经过打听,那处的工厂,在宏远工业区西,一个叫爱迪花园的地方。我俩在楼下,同搭一辆摩的,十分钟飞奔过桥,再过一家外表宏伟的新科电子厂厂区,南拐上了一条窄窄的柏油马路,很快一片六层的住宅区,呈现在我们面前,这里就是要找的爱迪工业区及爱迪花园,一片居住的小区。在一排挨近马路东侧的地方,我们停住,付了摩的师傅的车资,向路旁小铺里打听后,才知道我所要问的嘉埔机械厂,就在跨过东边两栋楼的后面。

向小铺的师傅道谢后,我们俩向东,一条小煤渣路进去,过了后面一栋楼房的端头,一片由蓝色围墙圈起来的整齐工厂厂区,呈现在我们眼前。工厂门前,有一水泥路,大门在围墙的东北角上,大门是电动,向南侧可以打开,门柱的北侧一处小门,旁边是间精致的门卫小岗亭。接近厂区大门口,才看清楚,院子里北侧是东西走向的一栋五层楼房,它的南面,为一栋四层的楼房,后面是低矮的钢构厂房,呈方形一直伸向公司围墙的南侧,呈东西长南北窄的形状,色彩为浅蓝色。远处看,这家工厂紧凑,但却是很非常整洁,由于是地处居住的小区,公司的南侧,是正在铺设的道路,往东,还有一片荒芜的田地,再往东就是土砂石子路面,路的北面有个池塘,当时,附近还有几间破烂的猪舍围湖而建,路面的再南边,也是一块荒芜的草地,蒿草郁郁葱葱,呈现出天然的生长态。听说,通过这条当时的土路,可以往东通向新科电子厂的西侧小门,这些都是因为我们走错道过程中,才得以有时间观察到的景象。

我们俩来到嘉埔机械厂的门前,向门卫说明了来意,门卫很客气的让我们在门房等候,其中一名门卫,随后就去了南侧那栋三层楼房,不一会儿,一名身着墨绿色工作服的女员工出来。她看了我的资料和通知书后,让我跟随他进去,当时,刘辉就留在门房等待我。从门卫到那栋三层楼房,中间有块宽约五十米的院子。楼房的一层门为全玻璃结构,女员工拉开一侧的门,客气的请我进去。跟着上了三楼,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整层楼中间一大块隔断结构的办公座位,我瞬间估计了一下,从西到东,总共有七八排,每排有五六个位子。位子的最后一排,是一行用格子围起来的封闭办公间,高度有一人多高,上层安装了一圈的透明玻璃,后来才明白那是公司主管或部门经理坐的办公区。在西端,有两间独立的房间,各安装有封闭的对开式大门。

女员工将我领到最里面的门前,这时候才发现门牌写着,人事经理的字样。她先是轻轻的敲了几下门,在得到里面“请进!”默许后,门被她推开,我也跟着进了屋子。

房间里,大约有三十平米左右,和门正对的,是偌大的一张老板桌,桌子后面坐着一位身着公司绿色工装的中年男子。看到我们进来,他礼貌的欠了一下起子,这时我才看清此人,个子有一米八左右,身形偏瘦,头有些秃顶,但人看起来很精神。

“陆经理!在西安招聘的薛工,来我们公司了”,女员工简练的对经理说。

“哦”,他先是顿了一下,好像半天才想起什么,反问道:

“不是下周,才来公司统一报到上班吗?”

“是这样的!”,我赶紧把话题接了过来,“我是过来广州有点个人的事情,就提前来了,本以为办理事情能有些日子,没想很顺利,很快处理完了,就闲了下来,索性过这边公司,看看能否安排提前点上班,否则,返回西安后再过来,来回几千里觉得很是不方便”。其实我这些话,压根就是编的善意谎言,我没敢把先去南海上班的事情,告诉他。

“可以呀,如果你觉得可以来上班,提前点报到没有问题”,陆经理一边看我的报到通知单,确认信息的真实性后,一边说。

他接着说:“你看什么时候能来上班,都可以,不过过来的时候,最好,先给我个电话……”。

“那就下周二,我来上班吧”,我积极响应道。

“行”,要的就是他这个字,我暗自窃喜。

随后,他递给我一张他的名片,看事情也差不多了,就此道别。

同样,还是由那个女员工送我到了门房,熟悉的一幕,让我突然联想起了几年前在虎门镇大板地麒麟工业区里,原来那个我们工艺部的女职员阿清,心里不觉一阵惆怅。

此时,在门卫那里等待我的刘辉看我出来,还没等他开口,我就把可以随时上班的消息告诉了他,由于明白我这一路内幕,他自然也很是开心。我们俩和门卫道了别,便原路返回到了宏远工业区刘辉他老乡那里。刘辉拿了自己的生活用品,和之前留在老乡那里的包裹,我们就匆匆作别他老乡,踏上了返程回南海的路。

长途车从东莞车站出来,已是下午四点半了,下午六点半到了广州,经过换乘长途车,当天晚上七点多,终于看到了南海汉旺镇。在镇上一个干净的小菜馆里,请陪我一天的刘辉,吃了顿像样的小炒,也算是对人家的的一种答谢。尔后,我们俩同乘一辆摩的,半个小时不到,于晚上十点多返回了光学仪器厂厂区。累了一天,洗漱完毕,我很快就休息睡觉了,对自己今天办理完上班的准备工作很是满意,熟知整个过程的刘辉,也替我开心。

第二天,也就是周一早上上班,我就开始侧面打听,这些天如何办理辞职的事情,在办公室得到老员工回答是,尽管说是试用期可以随时走人,但还要提前一周上报申请。这天下午,我便找部门的领导说了辞职的事情,他也告诉我一样的流程。看来要明天走,是拿不到我这几天上班工资了,除非从今天开始说了辞职,还要在这里再呆一周,而我在宏远的时候,又和陆经理约定好了时间,初次不能失信和来回的变化,更何况南海的这家厂,我是一天都不想再呆下去了,特别是对这里别扭管理、蹩脚的食宿条件,顿生厌恶感。最后我想,要走就走个干净,用时间换回损失。

主意已定,周一那天下午,我利用上班的时间,和几个同来厂的老乡便说了我第二天要走的念头。我是算我们这帮从西安来公司上班第一个要辞职离开的人,其实,我也知道他们对这家公司有不满意和牢骚,但当时,他们大部分还是苦于没有象我这样有第二个可以马上上班的储备,所以我的走,他们当时很是羡慕。当时的周一晚上,还有几个来到我宿舍。

于是,和他们相约出去,在厂里的院子里转了转,他们认为唯一可惜的,是我这几天白给老板干了,要马上不哼不哈的默然离开,我也觉得冤枉,但考虑到辞职的繁琐和耽搁时间,也就顾及不到那么多了,亏欠只能算自己认可,也就算不上什么辞职了,采取的唯一方式,就是利用下班自动离职了,好在我也没什么东西,至于脸盆凉席之类生活用品,自己不带了,就留给这里的老乡吧。说到底自己也就一个包,决定第二天中午吃饭,跟着大家混出去了,算是“逃岗”和私自离开公司,他们听我的这个安排,也没有说什么,只是默然。周二早上,利用在公司车间转悠的机会,我回了趟宿舍,把自己的行李收拾好,又写了个条子,大致是让刘辉和大家说声“后会有期”之类的道别话,就连同自己的盆子、凉席等,一同从窗户上投到刘辉和老乡住的屋子里,算是最后打了个招呼!

我返回办公室,也把自己办公的钥匙挂在抽屉上,和刚刚熟悉的同事聊了聊。其实,后来这些人的面孔,记忆中都是那么的模糊,多年后的脑海里,根本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当然刘辉算是我至今还记忆起的一个,至于其他人,也根本没有任何痕迹,他们都和南海汉旺镇、光学仪器厂,还有厂外那条食品街等,都一同消失在那个年代的记忆中。

南海的南海汉旺镇、光学仪器厂,这里的经历,也就此画上了一个句号。

两年后的一天,我在东莞街上闲逛的时候,居然还碰上了刘辉。才得知我走后的八月份,他也离开了那里,去了深圳宝安区一家公司就职了,这次来东莞是找宏远他那个老乡,居然大街上巧遇了我。他还告诉,我走后的夏天,南海汉旺镇光学仪器厂所在的地方发了一次洪水,当时整个工厂都被淹了,台湾老板也损失不少,这是我最后一次听到了关于那里的消息。

从那次后,刘辉也和我失去了联系,他后来去了那里,和至今生活的如何,我都没了音信,但在我记忆的深处,依然是那个矮小个子、窄窄脸庞,说话尖尖声调的他,也定格在了那个年代。这又是我打工生涯中,记忆深刻而弄丢的一位工友。后来,这样经历,和陪伴过工友,见多了、分的也多了,多得也麻木了,忘记比记忆中的不知道多了多少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